媒體自由


時序 Timeline

2022
vawongsir離港 稱政治漫畫界已感風險

【明報2022.5.29】以vawongsir名義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於網上發布政治漫畫、被教局裁定屬專業失德的前中學視藝教師黃sir,昨在facebook宣布已離港。他昨晚向本報稱,政治漫畫界前輩逐漸離港,相信行內人已感受到「某些風險」,加上其作品曾被《大公》、《文匯》報道,認為自己「On the list」,故決定離港。 黃sir表示,目睹時事漫畫家「阿塗」等離開已萌去意,惟當時擔憂家人失經濟支援,但近日想到一旦被捕情况將更差,最終毅然離開。黃sir在facebook交代,離港時沒家人送別,當晚飛機起飛後看到青馬大橋上的燈光點點,頓時倍感孤單,亦深知短期內不能返港。 一月仍未慣 續就港議題創作 黃sir形容自己被社會氛圍「逼走」,又認為沒人真心希望離港。離港已一個月,他仍未慣離鄉別井,「最近都仲係好home sick,去到旅遊勝地都係自己一個匿埋」。但他表示,在外地會與不同港人見面,見到許多人在外努力生活亦有助他打起精神。 黃sir說會心繫本港,未來會繼續以本地議題創作,「我係香港人,會保持初心創作」,又稱「見步行步」,現以旅行簽證到不同國家,盼可讀書進修。 聯國專員:國安法拘記者深感憂慮 另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結束6日中國訪問,她在記者會提及,香港的律師、社運人士及記者等在《港區國安法》下被捕令人深感憂慮(deeply worrying),呼籲港府盡力促進而非窒礙公民社會及學界保障人權。 資料來源

周冠威:《時代革命》版權已賣外國朋友 湯家驊:倘違法新持有人承擔

【明報2022.5.29】反修例運動紀錄片《時代革命》周三在網上平台Vimeo全球公映。導演周冠威稱,早在紀錄片上年7月於法國康城影展首映前,已將一切版權及素材賣給一名可信賴的外國朋友手中,法例上紀錄片的版權已不屬於他本人。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若紀錄片持有人將版權售予他人,由於發行的決定權不再屬於原本持有人,即使發行行為違反《港區國安法》,相關法律責任只會由新的持有人承擔。 周:願承擔風險 留港決定沒變 周冠威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形容,法例上《時代革命》已非香港電影,而是在外國註冊的電影,並使用外國的平台全球放映,但不願透露是哪國。他稱,紀錄片債務及回饋投資者的法律責任已一併轉移至這名外國朋友,故紀錄片收益和發行方式等與他個人無關,而轉售收益不足以填補當時製作成本,但無透露收益多少。他稱或會配合紀錄片的宣傳,亦不排除這名朋友會「禮貌上」通知宣傳和發行的時間表。 他說早在康城影展首映前已評估風險,身邊的律師估計放映電影或令他有被捕和成為政治犯的風險。他說已有心理準備,甘願承擔所有風險,惟現階段會保持免於恐懼的心態,不要特別加大個人憂慮。至於是否離開香港,他稱早前已一併思考過,惟現時留港決定仍沒有改變。 周冠威說,選擇下月1日放映是官方團隊期望趕及在台灣發行商於網上發布前進行全球放映活動,難以估計紀錄片反應,當然希望大眾有興趣觀看,對港人而言亦特別重要,需要「重溫3年前的抗爭歷史」。 料港沒上映空間 邀特首官員齊看 至於有否考慮在本港戲院上映,他反指要詢問港府。他說自從《電影檢查條例》修訂後加入維護國安性質,相信含反修例運動口號、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及同情示威者情節的電影均不會符合當局審批,加上參考另一套關於理大衝突事件的紀錄片《理大圍城》,沒戲院願放映該電影的經驗,他不認為《時代革命》在本港戲院有上映空間。 被問及會否擔心政府引用港區國安法禁制港人瀏覽相關紀錄片的上架平台,周冠威稱,現階段不想認定任何人是「敵人」,或會阻礙《時代革命》透過在Vimeo上架全球公映。他又稱歡迎和邀請本港特首和官員一同觀看,了解2019年參與反修例運動者心聲和看法,認為不同政見的人都值得了解。 湯:獨看沒問題 無差別分發或涉分裂 湯家驊稱不曾觀看《時代革命》,惟紀錄片名稱源於反修例運動口號,相關口號或違反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罪。至於是否涉及分裂國家罪,則視乎涉案者是否觸犯罪行元素,包括有否策劃和煽動的意圖,以及是否牽涉非法手段等。他又稱,市民若只是好奇付費下載及獨自觀看,不認為有問題,但若無差別分發其他人觀看,相關行為或會牽涉分裂國家意圖。他強調,即使由外國發行商上架,由於國安法是適用於全世界,難以避開相關刑責。 資料來源

多兩出版社遭拒參與書展 有種文化:貿發局未言原因 不知如何迴避

【明報2022.5.28】今年書展將於7月20至26日舉行,繼早前因反修例衝突右眼受傷的楊子俊創辦之山道出版社遭拒絕參展,再有至少兩間出版商的參展申請被拒。其中有種文化出版社去年書展被投訴書籍涉違《港區國安法》,今年被拒參展,負責人稱已參展10年,去年底亦獲貿發局邀請繼續參展,但貿發局未解釋今年拒批原因,有感參展自由遭剝削,但會保持以往尺度繼續出書。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批評貿發局未向書商解釋拒批理由,做法如製造白色恐怖。 本報向貿發局查詢拒絕有關書商是否與國安法有關,以及多少書商被拒參展,貿易局稱不評論個別個案,並說任何活動籌備期間一般都有可能有參展申請不被接納。局方又稱,正進行今屆書展籌備工作,展覽詳情稍後公布,沒其他補充。 局方不評論 有種:保持一貫尺度出書 有種文化參與書展10年,其出版兩本關於佔領運動的書籍《每一把傘》及《我們的價值》,去年書展期間遭投訴或牴觸國安法,今年申請參展遭拒。負責人Daniel向本報表示,去年底獲貿發局邀請參展,今年初報名,5月接獲通知稱不被接納。他說主辦方沒提供拒批理由,故不知如何迴避及依循規矩,感參展自由遭剝削。他補充,國安法實施後,其出版社已加倍小心處理出版以免觸犯法例,暫時未知日後會否再參加書展,但將保持一貫出版尺度繼續出書。 Daniel說,原本今年書展期會推出3本新書,新書內容毋須通知主辦方,料拒批參展原因與新書無關。他一度想過與其他參展書商攤位合作售賣書籍,惟料難以成事,「書商都會擔心下年能否參展,有很嚴重的寒蟬效應」。他認為,書展過往成功在於書類包羅萬有,每年都有內地人來港買書,如今書展或再無吸引力。 據了解,蜂鳥出版同樣被拒參展,本報曾向蜂鳥查詢惟未獲回覆。蜂鳥2018年底成立,曾出版《電影港義》和《香港簡史》等。蜂鳥分別在2019及2021年兩度參與書展,去年其出版的港大心理學系哲學博士團隊所著《社運心理學》遭公共圖書館下架;而去年蜂鳥再出版同一批作者所撰的《壞時代心理學》,亦有在2021年書展發售。 無參展次文化堂:作者不願出書 失方向 彭志銘對本報說,以往每年為書展期出版約30本新書,但由去年書展至今只出版了3本書,因缺乏新書故今年沒參展。他解釋,次文化堂以評論書籍為主,國安法落實後新題材大減,不少作者皆不願出書,出版亦失去方向,「大家都看到香港無晒評論,因唔想再講、再寫、再做」,此外不少讀者移民,全港總出版量亦見跌勢。 彭志銘稱,香港書展曾為亞洲最佳,但國安法實施後,社會和書展都由百花齊放變得單向。他認為,書展是體現出版自由的場所和媒介,不應受政治干擾,但主辦方未能提供拒批參展原因,做法偏向政治化。他說,主辦方應向公眾及書商解釋其背後理據,讓書商有例可依,質疑主辦方迴避解釋是想製造白色恐怖。 狄志遠:應由執法部門管 主辦方拒批無必要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認為拒批書商參展做法不理想及無必要,如有書商涉嫌違法,應由執法部門規管,而非書展主辦方自我約束。他認為主辦方表現過於敏感,憂日後書商不敢參展,令人覺得出版自由受損,應向公眾交代。 資料來源

時代革命下月Vimeo上架 警:犯法否視情况

【明報2022.5.28】反修例運動紀錄片《時代革命》的製作團隊昨表示,由於不斷收到大量來自世界各地未有機會看到電影的觀眾查詢,決定下月1日將《時代革命》在網上平台Vimeo上架,全球公映,已接受預訂。至於有關形式是否違反《港區國安法》,警方回覆查詢稱不會評論個別情况,又說個別活動會否觸犯國安法,須視乎相關情况,包括事實、相關行為和意圖、所得證據等因素而定,將根據相關法律處理。 設中英字幕 日後推更多語言 《時代革命》製作團隊昨在facebook表示,電影下月在Vimeo上架後,將有「中英文字幕」及「英文字幕」兩種版本選擇,日後會推出不同語言版本。帖文又稱,團隊毋忘初衷,希望紀錄片走得更遠、接觸更多人,《時代革命》在世界最矚目的影展及頒獎禮備受到肯定,隨後在不同國家戲院公映,以及「遍地開花式」社區放映,而自2019年反修例運動至今已3年,製作團隊與片中抗爭者信念如一,希望藉紀錄片讓世人了解當年抗爭經過,見證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與勇氣。 記者昨瀏覽Vimeo,《時代革命》已接受預訂,市民可分別以11.29美元(約89港元)或18.89美元(約148港元)租借48小時或購買紀錄片。 導演曾稱在港上映或造成危險 《時代革命》去年於法國康城影展首映,並獲頒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周冠威早前稱,基於國安法,若要在港上映,政府可以說影片是煽動港人,反而造成危險。本報曾就製作團隊會否擔心上架違反國安法,周冠威在截稿前沒有回覆。 資料來源

歐盟報告指港民主嚴重倒退 港府斥不實無端批評

【明報2022.5.21】歐盟昨日發表《2021年香港年度報告》,提及中央修改本港選舉制度、47名民主派人士涉初選案被捕及警方搜查《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等事件,指本港民主進程嚴重倒退,《港區國安法》損害「一國兩制」原則,形容去年屬「香港有效政治反對聲音的終結」(the end of effective political opposition in Hong Kong),掀起公民社會深層次改變。港府昨晚發聲明強烈反對「無端批評和不實評論」,並就立法會換屆選舉、國安法、司法獨立及新聞自由四方面反駁。 報告指立選僅一非建制當選 162人涉國安被捕 「已步入極權」 歐盟昨發表全長20頁的報告,大部分篇幅涵蓋本港政治及社會發展,指大多數泛民主派正身陷囹圄或流亡,眾多公民組織解散,若干國際組織撤走,形容本港去年已步入極權主義,國安法實施的影響比預想中更強烈。 報告提及,立法會選舉直選投票率見新低,最終僅一名自稱「非建制派」當選,同時47名民主派人士涉前年初選案被捕。報告指出,逾1萬人涉反修例示威被捕,當中不乏年輕人,而至去年底共162人涉違國安法被捕,包括社運人士、立法會議員、記者及學者,99人被起訴。報告另提及本港移民潮、集會及新聞自由,以及「清零」抗疫方針引起外界對港國際樞紐地位的質疑等議題。 港府:新選制廣泛代表公平競爭 國安部門依證據執法 港府昨發聲明反駁,重申本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敦促歐盟停止借香港事務干預國家內政。聲明反駁,去年立法會選舉彰顯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政治包容、均衡參與和公平競爭,而國安執法部門均根據證據等採取行動,與受查者的政治立場、背景或職業無關,並在有充分證據下才起訴,強調特區堅定不移維護法治和司法獨立。聲明亦形容本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強調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或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並無受到限制。 資料來源

私隱署研封 Tg表驚訝 稱定期刪起底信息 惟不考慮限制人權

【明報2022.5.20】早前有消息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正積極研究,首度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停止或限制市民使用Telegram應用程式。Telegram回覆傳媒查詢稱,對有關消息感驚訝,強調公司有機制處理「起底」內容,惟重申任何與政治審查或限制人權有關的請求,都不會納入考慮。私隱公署稱不會評論個別個案的執法行動,會視乎有關「起底」信息的數量、頻密性及個案證據,採取適當執法行動,打擊非法「起底」行為。 Telegram發言人Remi Vaughn前日回覆自由亞洲電台稱,一直強烈反對共享個人私隱信息,管理員定期刪除來自世界各地「起底」內容,同時會處理所有透過應用程式或電郵發送的舉報,而公司處理舉報時不論報告來源,會按照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審查和跟進,如包含非法色情或鼓吹暴力等將採取相應行動,但任何與政治審查或限制人權相關的請求,包括言論自由和集會權利等都不會被考慮(are not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有關管理政策通用於每個國家或地區。 消息人士早前向本報表示,曾經要求Telegram刪除「起底」信息不果,正積極研究引用《私隱條例》第66L條,停止或限制市民瀏覽涉及「起底」資料的頻道,又透露封鎖個別頻道在技術上有困難,最終或會封鎖整個應用程式。 被問再聯絡否 署方稱不評論 私隱公署昨回覆查詢稱,《私隱條例》賦權私隱專員發出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相關電子平台移除「起底」信息,或停止、限制任何人接達「起底」信息,甚至是整個相關平台。至於雙方有否再就事件聯絡,以及封鎖Telegram的具體時間表,署方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執法行動。 資料來源

港新聞自由排名80變148 遜盧旺達 無國界記者指傳媒成去年打壓目標 港府:傳媒環境蓬勃

【明報2022.5.4】昨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表《2022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香港在全球180個國家及地區排第148,大跌68位,跌幅為全球最甚,較菲律賓、盧旺達、利比亞更低,與38國被歸類為狀况「艱難」。RSF東亞辦事處主任艾瑋昂(Cédric Alviani)稱,去年國安法下傳媒成為港府主要打壓(suppress)目標,香港新聞自由正急速消失,料續惡化。港府稱,香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回覆稱,特區政府一直堅定維護受《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保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港區國安法》第四條訂明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應當依法保護居民享有的該等自由。該局稱,香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目前在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註冊的本地、內地和海外傳媒機構共210家;傳媒一如既往可行使監督政府工作的權利,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或批評政府施政的自由無受限制。 今年RSF採用5項新指標編算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包括政治脈絡、法律架構、經濟脈絡、社會文化脈絡與安全性,估算基礎為對各地違反新聞自由、侵害記者與傳媒的量化調查及透過問卷作質性研究。2002年指數首次出爐時香港排第18,近年呈跌勢,由2013年第58跌至過去兩年第80,今年再跌至第148,較曾有記者遇害的菲律賓及利比亞排名更低。 RSF:被捕停刊 港自由嚴重衰落 RSF表示,中國持續於海內外擴展其資訊控制模式,因此「由北京政府掌控的半自治區」香港是排名下跌最多者,又指中國使用立法為武器限制人民,將其隔離於其他國家外,港人深受其苦。RSF提到,本港主要獨立傳媒《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去年被迫停刊,860人失業,另有一批小型傳媒因憂慮法律風險停運,有新聞工作者涉國安罪行被扣押。RSF認為《港區國安法》條文模糊,無論是否身處香港,只要涉報道香港的記者都可能受影響。 艾瑋昂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這次香港排名跌幅最大,過往僅少數國家或地區曾有如此大跌幅,形容這次是歷年最嚴重衰落之一(one of the biggest downfalls ever),香港新聞自由明顯正急速消失,預計情况會繼續惡化,擔憂甚至有日與內地一樣。 艾瑋昂指出,港府前年實施《港區國安法》時先打擊政治異見者及反對派,但去年傳媒成為港府主要打壓目標,包括《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被「消除」,首次有新聞工作者被捕或扣押,部分小型傳媒因恐懼停運。他說國安法條文模糊,傳媒風險增加,也引發自我審查。 記協:「安全性」評分最低 顯風險日增 記協對港排名大跌表示痛心,認為這反映過去一年香港新聞界經歷艱困時期,敦促現屆及來屆政府正視本港新聞自由衰落,捍衛港人受法律保障的權利。香港在5項指標中「安全性」評分最低,100分中僅獲31.78分,排第151,記協認為這反映在港從事新聞工作面對的風險日益增加。其餘指標分數,政治脈絡為40.5分、經濟35.9分、法律架構42.58分、社會文化脈絡57.45分。 今年指數首3位為挪威、丹麥和瑞典。28國新聞自由情况被歸類為「極差」,數字錄新高,中國排倒數第六的175名,僅高於緬甸、土庫曼、伊朗、厄立特里亞及榜尾的朝鮮。 資料來源

FCC停頒人權新聞獎 近百記者聯署籲解釋

【明報2022.4.29】香港外國記者會(FCC)早前以憂慮誤墮法網為由宣布停頒人權新聞獎,多名據報獲獎的記者及前得主聯署致函FCC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對該會無充分解釋下停辦該獎深感悲痛,呼籲FCC向公眾公開解釋決定,截至昨晚10時有近百名記者參與,包括多名前「立場新聞」記者、記協前主席麥燕庭、前眾新聞總編輯李月華、傳媒學者傅景華等聯署。 前副主席馬凱:決定糟糕 國安法下無選擇 FCC主席瑞凱德接受查詢稱,維持早前在聲明中做法,重申不會確認或否認得獎者機構,否則對其他得獎者不公平。本報早前報道,有多個消息透露被控煽動罪的網媒立場新聞獲9個大小獎項,是FCC停辦人權新聞獎的主因。 面對部分駐港外國記者批評FCC未堅持新聞自由,曾任FCC副主席的《金融時報》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在Twitter說,雖然FCC自己也承認決定糟糕,但若該會不想危及其他人,在《港區國安法》下並無選擇。他說,應是北京及港府問責,並批評當局違反《基本法》有關言論、結社自由等條文。 聯署人在給FCC的信中質疑,停辦人權新聞獎不止引人懷疑向打壓新聞自由妥協,亦對亞洲區內冒着生命危險及犧牲自由報道的記者不尊重及不負責。他們要求FCC向公眾「說出真相」,包括為何一開始接受獎項報名但最後取消、為何向已停運的新聞機構頒獎會危及FCC等。 資料來源

支援高危記者 香港監察籲各國發簽證 報告指新聞自由嚴重受壓 特區政府稱傳媒環境蓬勃依然

【明報2022.4.28】英國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在當地時間周二(26日)發表研究報告,指香港的新聞自由嚴重受壓,呼籲各國關注並向有被捕風險的記者發出簽證,支援流亡海外的記者,以及向特區政府施壓,考慮實施制裁等。特區政府回應稱,香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政府新聞處註冊的本地、內地及海外傳媒機構共210家,較《港區國安法》實施前多。 政府:報告對國安法指控與事實不符 政府回應稱,傳媒一如既往可行使監督政府工作權利,只要不違法,傳媒評論或批評施政的自由並無限制。外國同樣有就其司法管轄區訂立國家安全法律,其涵蓋範圍較《港區國安法》更廣。「這些外國應毫無疑問明瞭」,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行使新聞和言論自由必須符合出於包括保障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等原因的法律限制。政府強調,一直堅定維護受《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保障的新聞和言論自由。有關報告對國安法的指控與事實不符。 韋安仕:港台節目正改造成央視文宣 研究報告名為《站在抗爭前線 – 香港新聞自由遭受的各種打壓》,昨在英國國會會議室發布,組織贊助人、工黨英國國會議員Catherine West任主持,保守黨國會議員Fiona Bruce及自由民主黨議員Alistair Carmichael亦有出席。 報告訪問10多名移居外地的本港新聞工作者及整合媒體報道,梳理過去3年新聞界面對的壓力,包括指記者在反修例運動期間面對警暴、港台管理層及編採方向變動,以及TVB被質疑自我審查。曾任港台《脈搏》主持的資深傳媒人韋安仕(Stephen Vines)表示,當局透過不通過撥款、暫緩大樓搬遷等限制港台工作,港台亦不時被指控不忠。他續稱,政務官李百全上任廣播處長後,每個節目計劃都要經管理層批准,即使已完成的節目,高層亦可能在最後一刻要求修改,形容紅線處處,港台節目正被改造成央視風格的文宣。 報告提到,《港區國安法》實施後,《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高層被檢控,兩媒體相繼結業,形成寒蟬效應。有匿名的前《蘋果》記者表示,國安法剛生效時,仍未算有太大憂慮,到創辦人黎智英首次因國安法被捕,即使仍想如常報道,但「一切已改變了」。報告另指,特區政府同時收緊車輛及公司查冊,亦正考慮「假新聞法」,憂慮香港新聞自由會進一步收緊。 無國界記者:港新聞自由評級將再跌 美國之音引述無國界記者英國倡議統籌Azzura Moores在發布會表示,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18位跌到去年的80位,並透露下周公布的最新評級將再下跌。她認為,英國未善用制裁機制,應與其他國家考慮一起制裁。 資料來源

特別獎頒「香港記者」 FCCJ:港記困難 表達支持

【明報2022.4.27】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停頒人權新聞獎翌日,二戰後成立的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FCCJ)昨向所有「香港記者」頒發「新聞自由獎」亞洲區特別獎,表彰香港記者工作,並藉此表達對香港記者在極其困難情况下的支持。代表領獎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稱,雖然香港環境艱難,但記者會在崗位上,努力為香港社會尋找真相和事實。 被問FCC停辦人權新聞獎 林鄭:新聞自由受保障 1995年有份籌辦香港人權新聞獎的FCC前執委Francis Moriarty向本報稱,難以接受人權新聞獎停辦及傷感,「當時討論成立獎項時,已知有日會成為新聞自由的試金石,看來這天來到了」。FCC前日決定導致8名新聞自由小組成員辭職抗議,據了解,FCC有可能在下月會員大會決定新聞自由小組去留,預計亦會觸及FCC會否公開發聲明等議題。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行會前見記者,被問到停辦人權新聞獎時回應稱,FCC是私人機構,應由該會解釋,政府不能評論。她續說,本港回歸25年,新聞自由受《基本法》保障,只是有時個別事件引起關注,尤其是對新聞自由的憲制保障有誤解者,FCC事件是其中一例。 FCCJ昨頒獎時提及,本港過去曾是亞洲自由的堡壘,副主席Ilgin Yorulmaz引述《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案,及香港FCC暫停人權新聞獎,稱突顯國安法影響力。 陳朗昇視像發言時表示,雖然香港環境近年變得艱難,記者可能付出更多犧牲,但相信香港記者會窮盡方法,大部分記者亦緊守崗位,繼續報道。 無國界記者對FCC停辦人權新聞獎稱深感遺憾,歸咎是國安法引起恐懼氣氛。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亦對FCC決定失望,指特區政府打壓言論自由,認為不應妨礙記者向官員問責。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