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識」減國際議題 聚焦國家發展 指中港內容重複 教師憂學生視野變窄


【明報2021.4.2】通識改革爭議聲下,教育局昨日正式公布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通識教育科,於9月新學年中四起推行。比對局方早前諮詢文件及最終方案,國家篇幅佔多的課程三大主題,刪減部分國際議題內容,更集中提及國家發展,新增學習重點「香港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讓香港具備『 一國兩制』的優勢」。有通識科教師擔心課程改動或令學生視野變得狹窄,課堂亦會重複教授國家與香港的內容。

教育局致函全港中學,簡介高中4個核心科在9月落實的修訂課程,本報比對局方2月初發出的課程諮詢文件,發現「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的新科)學習內容有多項改動(見表)。該科三大主題之一的「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中,刪走「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行動」、「各國的研究和合作」等國際議題;而同一主題中關於本港及國家可持續發展及公共衛生的學習重點,則獲保留。

學習重點增「參與國務讓港具兩制優勢」
至於主題1「『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當局在「國家情况與國民身分認同」課題新增學習重點,稱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包括「讓香港具備『 一國兩制』的優勢」。諮詢文件在該部分則僅稱本港受惠於「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幹事羅潔玲認為,新科課程的國際議題比現時通識科少,舉例新科在公共衛生課題,有關國際的學習重點只涵蓋世衛,未提及其他國家的合作。羅認為主題3「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重提涉及本港和國家的內容,或與另外兩個主題重複,亦令學生視野變狹窄。

教師稱以往題目涉高階思維 如今「開倒車」

當局昨日亦公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評核大綱,中學文憑試(DSE)只設一卷,全部為「資料回應題」,當中擬設多項選擇題(MC)、短題目、短文章式問題等不同題型,有別於諮詢文件指明短題目及MC題佔考卷三成分數。考生有2小時答卷,較諮詢文件建議少15分鐘。

羅潔玲說,現時通識科設卷二「延伸回應題」,學生在該卷需推論、表述立場、引用例子等,涉高階思維,裝備學生成「準大學生」。新科公開試取消卷二,羅稱課程及考核都變簡單,形容是「開倒車」。

梁美芬關注師訓 稱通過考核才可教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梁美芬表示,距離新學年只餘半年,關注教師是否有足夠培訓,以掌握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內容,她認為教師要通過考核才可任教該科。梁美芬又稱,對新科在DSE採用短問答及MC題感失望,不同意以填鴨式教育及考核讓學生學習國情。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