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於酷刑


No Torture

2021
05/10/2021

快必被拒接收德蘭修女等宗教著作 懲教指引稱送宗教書籍不受限

【立場 2021.10.05】根據懲教處指引,在囚人士每月最多可收受 6 本雜誌、期刊或其他一般刊物,而宗教書籍則沒有限制。不過現時仍在荔枝角收押所被羈押的人民力量副主席譚得志,早前向《立場新聞》透露,希望託親友帶入兩本宗教著作《德蘭修女 — 來作我的光》及《聖女大德蘭的靈心城堡》,結果卻被懲教處拒絕

29/09/2021

7.21案再一「白衣人」被控暴動

【明報 2021.09.29】2019年7.21元朗襲擊事件,警方周日(26日)拘捕多一名涉案43歲「白衣人」,他涉嫌與早前被裁定暴動等罪成的燒烤場東主鄧懷琛和「飛天南」吳偉南,一同參與暴動及串謀襲擊在場者。被告被控各一項暴動及一項串謀有意圖而傷人罪,暫毋須答辯

29/09/2021

監警會:警員「應做不應做」列表 由警決定是否公開

【明報 2021.09.29】監警會就反修例事件向警方提出52項建議,警方累計已完成37項。警方最新完成5項建議,並新增相應的措施,涉及大型公眾活動的內部管理、協調和培訓,包括制訂了一份前線指揮官「應做和不應做」事項列表,以減低大規模驅散行動及使用低殺傷力武力時可能出現的風險。被問會否考慮要求警方公開列表讓公眾知悉,監警會主席王沛詩說這與紀律部隊的執法效率有關,要由警隊決定是否公開

25/09/2021

船民殺人囚29年刑滿未自由 「無了期等待如判二次終身監禁」

【明報何郁慧 2021.09.25】一名越南船民在1990年代12歲時來港尋求庇護,15歲時因謀殺罪判監29年,2016年刑滿卻未能重獲自由。至今仍然繼續牢獄生涯的船民武文雄(綽號「金鷹」),在獄中不知有本地收容計劃,沒居港權。5年前刑滿被帶到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IC),今年5月再轉到「智慧監獄」 大潭峽懲教所,最近兩個月更被單獨囚禁

25/09/2021

智慧監獄錄影如廁「會打格」 羈留者:精神折磨

【明報 2021.09.25】大潭峽懲教所改建後,今年5月底投入運作,政府稱是本港首間智慧監獄。一批原在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IC)的羈留者調至大潭峽,有人反映大潭峽採取監獄方式強硬管治,被羈留者受精神折磨,有人被罰單獨囚禁近兩個月。CIC關注組促請當局公開大潭峽懲教所營運守則,並應避免使用不必要武力及長期單獨囚禁

15/09/2021

囚權組織「石牆花」宣布結束

【明報 2021.09.15】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昨日宣布結束,9個月服務告終。保安局長鄧炳強上周不點名批評有組織壟斷送入監獄的物品,又形容在監獄裏製造特權,「從而進行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表示官員近日言論有催化作用,令事件升溫,並透露星期日(12日)「有些事發生了」,令石牆花當晚緊急開會商討,最終8名員工一致同意結束

13/09/2021

反修例風暴111年輕人判入羈留院所 一聲煲底見罰加監一月

【明報余卓祈 2021.09.13】本報統計,反修例運動中,至少有111名年輕男女被判入3種羈留式院所,即更生中心、勞教中心及教導所。青年犯Edward(化名)在沙嘴懲教所服刑時,目送一名「手足」刑滿出冊,情不自禁叫喊口號,「煲底見!」結果被罰加監一個月,達到羈留期半年上限

08/09/2021

保安局長:囚犯收朱古力圖建勢力 危害國安

【明報 2021.09.08】保安局長鄧炳強昨指控有在囚者與外界企圖在監獄建立勢力從而危害國安,包括指稱有組織壟斷監獄物品供應,以斂財及在監房製造特權,有在囚者以物品招攬追隨者憎恨香港或中央政府

04/09/2021

羅湖女監在囚人士發起集體行動 懲教署:在囚者擁有超出上限的食物、唇膏及髮夾,以前黑社會都係咁收人

【立場 2021.09.04】羅湖懲教所女性監房前日有在囚人士發起集體行動,據報包括前區議員袁嘉蔚,懲教署出動「黑豹部隊」處理。署長胡英明昨接受無綫新聞專訪,指事件是由於有在囚人士擁有超出上限的食物、唇膏及髮夾等,又稱不可小看這問題,「發展落去就不是感情,就變作招攬他人,勢力就是這樣形成,以前黑社會都是這樣去收人。」

31/08/2021

【8.31 兩年】曾索太子站 CCTV 教大學生會前會長放棄向警民事索償

【立場 2021.08.31】2019年8.31 太子站事件當晚,教育大學學生會前會長梁耀霆被捕。早前他成功入稟法庭,取得當晚站內的閉路電視片段。不過,他今日表示,考慮到案件的勝算及使用的資源,已放棄向警方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