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自由


時序 Timeline

2022
嶺大清場 「學生會」痕迹烙牆

【明報2022.5.29】嶺南大學今年2月先後頒下「逐客令」,要求學生會遷離會室、收回民主牆和布告板使用權等,遷出期限前日屆滿。昨早有工作人員在民主牆拆走標誌,並清除民主牆和布告板所有紙張,包括聲援烏克蘭標語、學生會刊物和宣傳海報,隨後貼上宣傳校方活動的展板。「學生會民主牆」牆身六字標誌已移除,只隱約看見標誌痕迹。 改貼校方活動談「與內地關係」 根據嶺大學生會臨時編委會在社交媒體的圖片,校方清走民主牆後昨午於同一位置貼上活動展板,介紹嶺大教學論壇,主題圍繞「揭示與內地建立伙伴關係的重要性」。 嶺大2月起宣布,以修葺和加建樓層為由,收回會室所在康樂樓多項設施,上月底進一步通知收回民主牆、布告板及嶺大學生籌辦的虎地書室場地使用權。校長鄭國漢本月會晤傳媒時被問是否正為不承認學生會鋪路,他稱「無唔承認學生會」,強調該會會員僅佔8%學生,代表性嚴重不足。嶺大早前稱,根據校方2019年與學生簽訂「大學場地使用協議」的條款,雙方可於3個月前通知對方終止協議。 多間大學民主牆先後被校方清走或接管。城大今年2月要求學生會遷出會址,隨後拆除校內民主牆,稱「守法情况下將續開民主牆」;中大學生會去年宣布解散,校方其後接管民主牆等場地;港大去年收回學生會會址,同年7月清走民主牆等多處文宣。 資料來源

豎複製版國殤柱 挪威大學:撐民主自由

【明報2022.5.28】悼念北京六四事件的雕塑《國殤之柱》去年底被香港大學拆除並移離校園,事隔約半年,雕塑創作者高志活複製同樣8米高的《國殤之柱》,本周三(25日)起在挪威奧斯陸大學展出約一個月。被問為何在校園展出,該校校長回覆稱他們以不同方式支持言論自由、民主及人權等價值。 國際特赦牽線 展出一個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報道,高志活製作、高8米的《國殤之柱》,本周三起在奧斯陸大學的花園展出約一個月,有關活動由國際特赦組織及Hong Kong Committee in Norway合作。挪威傳媒報道,高志活及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前執行總監朱牧民等約50人當日出席雕塑揭幕儀式,雕塑基座刻了英文字句:「THE OLD CANNOT KILL THE YOUNG FOREVER」。 高志活:盼展示沒忘香港 高志活向CNN稱,希望向世界展示他們仍在討論香港及沒忘記香港,也不會忘記中國在港所做事情。他提到,仍嘗試取回香港的國殤之柱,惟不肯定雕塑最新狀况。報道指出,較小型的國殤之柱今年較早時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展出,高志活透露即將在捷克布拉格為另一雕塑揭幕。 被問為何在校園展出國殤之柱及希望表達什麼信息,奧斯陸大學校長Svein Stølen昨回覆本報電郵查詢稱,該校經常被其他團體查詢借用場地以舉辦不同活動或展覽,當國際特赦聯絡並向校方查詢能否在學校花園展出雕塑,該校便批准。他續說,這次焦點在於學生運動、言論自由、民主及人權,皆是大學的重要題目,並稱他們以不同方式表達並支持這些價值,如像這次讓他人借用場地。 去年底港大拆除的《國殤之柱》至今仍存放於石崗港大嘉道理中心,高志活早前透露,已有逾12間運輸公司因恐懼被中國當局報復,拒絕協助將雕塑運至碼頭。他曾提出親自來港運走雕塑,但估計將面對《港區國安法》拘控,加上面對新冠疫情下檢疫要求,相信計劃不現實。 資料來源

爆眼老師出版社參書展遭拒 貿發局拒評

【明報2022.5.18】2019年6月12日反修例衝突中右眼受傷的楊子俊,創辦的山道出版社及山道文化公司昨表示,貿發局前日拒絕他們參加今年書展,稱書展是香港出版自由寒暑表,對當局拒絕曾展出社會政治書籍而願意遵守規例的機構參展,使作品失去面對香港讀者的機會,又不願給予合理原因釋除疑慮,表示「極度遺憾」。貿發局稱不回應個別事件。 貿發局:任何活動皆有申請被拒 被問拒絕出版社參展原因、是否認為書籍涉違港區國安法,籌辦書展的貿發局回覆,任何活動籌備期間,一般都有參展申請不被接納,不回應個別事件。 山道出版社及山道文化公司昨晚在facebook表示, 前日接到貿發局通知拒絕接納他們參加今年書展的申請,但沒解釋原因。聲明指出,他們曾參與兩屆書展,今年1月起按程序申請參展,過程順利如常,質發局發電郵通知參與本月6日攤位選擇會,至本月5日晚局方突來電稱出現「技術問題」,臨時取消攤位選擇會,前日傍晚再接獲局方電郵通知參展申請不獲接納,但沒解釋。他們昨晨致電局方,負責人稱沒更多資訊可提供。 聲明指出,往屆參展沒違規紀錄,今年申請攤位面積及參展費亦增加,看不到有拒絕參展的理由,對於貿發局最後一刻才以技術問題為由取消所屬攤位選擇會並無故拒絕申請,「令人不禁懷疑背後是否別有內情」。 去年被指或牴觸國安法 擬另辦書展 聲明表示,他們深知並非親官方出版機構,但容許市民表達異議和認識不同光譜的聲音,正是尊重言論及出版自由等香港核心價值的應有表現。 他們說,書展是香港出版自由的寒暑表,對貿發局拒絕曾展出社會政治書籍,而願意遵守規例的機構參展,使作品失去面對香港讀者的機會,又不願給予合理原因釋除疑慮,表示極度遺憾。他們擬另辦「香港人書展」。 去年書展,山道曾收到貿發局信件,指攤檔3本書被投訴可能牴觸《港區國安法》,包括講述元朗7.21事件的《元朗黑夜》、《逆權教師》及《如水赴壑──香港歷史與意識之流》。《文匯報》去年報道點名指山道售賣的《逆權教師》和《元朗黑夜》內容涉美化暴力。 資料來源

嶺大學生會:行事說話更小心 不代表放棄發聲

【明報2022.5.7】各大學學生會歷來積極參與校政,關心社會,近年續有學生會不獲校方承認,嶺南大學學生會是僅餘以「學生會」名義運作的學生組織之一。該會會長陳嘉寶稱,雖然大學學生會日後未必再存在,但認為學生組織不會消失,只是形式有變,相信學生仍會爭取表達意見的空間。 陳嘉寶認為,《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學生組織行事說話會更小心, 將來生存空間仍屬未知數,「可以說的做的愈來愈少,不代表學生會放棄發聲」。她稱,社會一直忽略青年聲音,長年依賴學生組織反映青年想法。她續稱,日後縱使不再有學生會,相信學生仍會尋求不同渠道,擔任學生與學校間的橋樑以表達學生意見。 教大學生會前會長: 同學不敢上莊 憂影響日後工作 教大今年初宣布不承認學生會地位,學生會前會長楊逸銘說,教大學生畢業後大多擔任教師,2019年反修例風波後很多同學已不敢「上莊」,擔心影響日後工作。學生會不獲承認後,他說學生在校政、學生福利等問題上無法表達聲音及接收信息,認為無論社會政治環境如何改變,始終需要學生組織。 民主黨每年舉行暑期實習計劃,「民主青年」主席陳堡明稱,選舉制度改變後,青年參政人數比例已較以往大減,相信無論對學生會、政黨、倡議組織而言,未來遊戲規則縱使改變,留下來的人仍會繼續爭取、守護發聲空間及自由。 資料來源

指未簽「合規書」 理大逐學生會 八大半數學生會不獲承認 學者:為消滅公民社會

【明報2022.4.16】再有大學學生會被逐出會室。理工大學前日以學生會未與校方簽訂有關獲授權使用校名作組織名稱的協議為由,要求該會7月中前遷出學生會大樓,並暫停向該會提供場地及其他支援,學生會轄下約80個學生組織均受影響。理大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對校方決定感遺憾,認為等同不再承認學生會地位,有損學生權益。理大學生會上任會長胡偉權說,該會暫未決定解散抑或以其他方式繼續運作,但形容該會「走到歷史盡頭」。 八大學生會僅一半仍獲大學承認,當中僅城大及嶺大學生會今年有內閣出任。有中大學者認為,近年有聲音勸喻大學,令多校針對學生會作較統一行動,又認為失去學生會將影響公眾以至國際對大學觀感。有前理大學者稱當局要消滅公民社會,故大學學生會遭打壓。 7月須遷 前會長:走到歷史盡頭 理大昨回覆,按理大相關條例,校方要求所有以理大名義組成團體須簽署「合規確認書」,才可獲授權用理大名義運作,以保障理大聲譽及權益。校方稱曾要求學生會今年1月31日前簽回合規確認書,迄今無收到有關文件,決定即時終止學生會及相關組織續以理大名義運作的權利,學生會及屬會須於7月15日前遷出。 理大2013年起要求學生會簽合規確認書。根據該文件,獲校方授權用校名組織須遵守13條條款,包括組織及成員不能做出違法、不道德或有損校譽行為;須按校方要求交出組織資料,包括會員名單、會議紀錄、出版刊物等。確認書列明校方有權修訂條款內容及終止簽署組織使用校名的權利。 始於2013 條款限不能損校譽 學生大會1月表決反對簽 理大學生會今年「斷莊」,以臨時行政委員會(臨委)形式運作。臨委成員、前學生會長胡偉權昨稱,合規確認書有損該會自主,他去年3月上任後一直與校方商討修訂,盼最大程度保留學生自治、校方不能「想點就點」。他說,過往校方曾着該會提交修訂建議,惟今年1月態度突變,不接受任何修訂並設下簽署「死線」。 理大學生會1月底開會員大會並投票,通過反對簽署合規確認書。胡偉權說校方一早表明不簽署或致現時結果,但他認為學生會需監察學校並就校政提建議,不簽相關文件有助保留該會價值。他又說近年學生會聲明、校園媒體報道均被校方詬病,料就算簽署,校方也可憑其他原因不承認該會。 現時理大學生紀律委員會、教務會等校內委員會都有席位由學生會長或其委任者出任。據胡了解,相關席位將改由學生民選。他又說,有學生組織盼在無學生會下繼續運作,該會將續與校方商討善後方案。 蔡子強:難言再有類學生會組織否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很多社會精英在大學曾參與學生會,藉此建立較強社會意識從而立志服務社會。他說,當局或不滿學生會在佔領運動及反修例運動取態較激烈,但認為若以近幾年事件概括學生會本質,相關看法狹隘。他又說,現時香港局勢難料,「很多人想見步行步」,難言以後能否再有如學生會般具代表的學生組織。前理大學者鍾劍華認為,近數十年大學學生會是青年參與社會事務的重要團體,而當局要消滅公民社會,故學生會遭打壓。 理大校董、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說,校方對盼使用理大名義的組織「一視同仁」,均須簽署合規確認書,他對學生會不願簽署感無奈。新思維副主席、理大前學生會長黃俊瑯對校方決定感十分遺憾,呼籲理大管理層積極與學生會溝通;盼學生會能繼續營運或協商共同接受方案,讓學生繼續參與大學事務。 資料來源

指「臨別禮」違規 城大限學生4‧22前回覆 收信者:校方設法與學生會割席

【明報2022.4.12】城大學生會因被校方勒令遷離會室,2月中舉辦「臨別禮」,其間有人手寫便利貼張貼民主牆、叫喊標語等。警方國安處其後接手調查,稱有人寫煽動「港獨」字句,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城大設施管理處昨向部分涉事學生發電郵,稱經過調查,他們違反學生紀律守則,被裁定行為不當(Misconduct),要求學生本月22日前回覆交代承認或否認指控並抗辯。接獲信件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校方想以各種方式與學生會「割席」,斬斷所有關係。校方昨晚回覆,就有關事宜,大學管理層並不知情。 設施處發信 校方:管理層不知 校方電郵開首稱,涉事學生參與2月14日的事件,包括學生會舉辦的集會(rally),涉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及其他嚴重違規行為,又說有學生有煽動犯罪意圖,以及未經許可在校過夜和辱罵保安等。 電郵又稱,設施管理處調查後,有足夠證據顯示涉事學生是參與者之一,涉違反一系列行為、舉止不符大學生的合理期望,亦針對個別學生,臚列相關違規行為,裁定他們行為不當,要求學生本月22日、即7個工作天內交代承認或否認指控並抗辯。校方又稱,學生承認指控或指控證實成立後,會再獲書面通知並列明處罰,可上訴。 收信學生:只犯聚指控較公道 陳同學(化名)說收到電郵時感愕然,認為校方部分指控與事實不符,將就相關指控提交抗辯和證據。他說,只有涉違反防疫規例的指控較公道,其餘多項指控都顯示校方有意跟學生會割席,「正如多間大學都與學生會割席,校方(城大)做法亦想斬斷跟學生會所有關係」。 城大學生會2月14日舉行「臨別禮」。據了解,城大之後就事件報警。警方同月20日稱接報指有人在校園內聚集,其間寫上煽動「港獨」字句,涉干犯港區國安法;警務處國安處展開調查。校方當時回覆稱,不少學生社交媒體平台均高調轉發有關消息,「至於『演發』出來的國安問題,始料不及,引起各界注意,不必大學舉報」。 資料來源

太古橋六四標語消失 築花槽擋路

【明報2022.3.6】香港大學3個月內接連清走悼念六四相關的物品。繼去年12月底移走《國殤之柱》,校方昨日拆除「太古橋」圍板,昔日地上髹上的20字六四標語「冷血屠城 烈士英魂不朽 誓殲豺狼 民主星火不滅」已不復見。校方昨日在「太古橋」擺放多盆植物,並擋住行人去路。港大昨回覆本報查詢時重申,校方在不同地點及設施「適時作定期維修保養」。 港大:適時保養 路署:私家路 本報昨向港大查詢,清走字句是否考慮到法律風險,如《港區國安法》、今後會否容許學生在校內悼念六四、擺放盆栽有否違反使用行人路相關守則,校方均未有補充。 路政署回覆稱,該段路屬港大範圍內的私家路,相關問題宜向港大查詢。 當年有份寫下標語的時任港大太古堂宿生會主席張銳輝,早前對於校方圍封「太古橋」的做法,形容為「彰顯了如此清洗歷史的行為,鬼祟無恥見不得光」,又質疑校長張翔為首的港大領導層,已「淪為極權走狗」。 港大今年1月底在「太古橋」架設封頂的圍板遮擋20字標語,寫在馬路上的首3字「冷血屠」則被多塊黃黑色板遮蓋。標語源於1989年六四事件後,張銳輝與一班宿生在「太古橋」鋪黑布,以白油寫下20字輓聯,其後墨迹意外落在橋上;及後港大學生每年在六四前夕,以填補墨迹作為悼念活動之一。 國殤之柱去向 校方未覆 至於《國殤之柱》,港大去年12月底深夜將之移離黃克競平台,今年初在原址擺放多個卵石形狀座位,校方事後解釋為「適當美化和綠化工程」。本報昨日亦向港大查詢校方將存放《國殤之柱》至何時、有否計劃交還予其擁有人,校方沒有回覆。 資料來源

城大學生會臨別禮涉煽獨 國安警查 民主牆疑現「光時」「獨立民族」字眼 校方否認報警

【明報2022.2.21】城大學生會被校方勒令遷出會室,上周一(14日)舉行「臨別禮」,數十人出席,有學生會成員於校園地面寫「思想自由 學術自主」、「寸步不讓 抗爭到底」16字標語,學生又寫便利貼張貼民主牆。警方昨稱,接報指有人在城大校園內聚集,其間寫上煽動「港獨」字句,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警務處國安處已接手處理並展開調查。據了解,城大就此事報警。校方昨回覆稱,不少學生社交媒體平台均高調轉發有關消息,「至於『演發』出來的國安問題,始料不及,引起各界注意,不必大學舉報」。 城大學生會早前被校方指未交帳目審計報告,要遷離會址,於上周一(14日)限期舉行「臨別禮」。綜合城大校園電視「城市廣播」及嶺大臨政當時報道,當日有數十人出席,有保安在場警告出席者將違「限聚令」。有學生會成員在福利社前寫16字標語,並叫喊標語;其後,出席者手寫便利貼張貼民主牆。翻查同日「城市廣播」報道,有學校保安晚上到場移除民主牆的便利貼,有學生會成員表示,保安稱應校方要求將便條紙交予學生發展處處理。 保安曾指「犯聚」 晚上收走民主牆便利貼 據了解,城大就事件報警。警方昨稱,對於有人在大學內違反《港區國安法》及防疫條例規定,警方高度重視,並嚴厲譴責。警方國安處已接手處理並展開調查。據了解,有民主牆上的便利貼及樓梯扶手塗鴉涉嫌出現煽動「港獨」的字句,包括「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及「獨立民族」。 城大昨回覆,日前有學生涉嫌違反抗疫令,在校內聚集,保安人員當時已多次勸告。校方指,不少學生社交媒體平台均高調轉發有關消息,至於「演發」出來的國安問題,「始料不及,引起各界注意,不必大學舉報」。 校方續稱,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和傳媒報道;大學亦接獲不少投訴,表達關注,「如今,『演發』出來的法律問題,已是執法部門的事情」。 城大稱國安問題「始料不及」「不必大學舉報」 學生會上周一(14日)遷出會室後,據了解,仍有屬會留在原址,須於3月中限期前搬走;校園內「民主牆」前日被拆除,印有「民主牆」3字的黃色橫匾消失不見;原先由學生會營運的福利社現時關閉,玻璃牆被黑色袋圍封。校園內其餘有「學生會」字眼的名牌亦被換走。 校園內學生會名牌被清走 1985年成立的城大學生會是獨立註冊社團,學生會上月換屆,因被收回會址而於本月14日發起「臨別禮」,學生會稱一直爭取與校方對話,惟建議不獲校方接納。 資料來源

懲教禁寄書單「點心紙」 家屬:入書須撕走反修例照片

【明報2022.2.7】懲教署長胡英明去年底出席傳媒節目受訪時,曾明言會切斷外界對近年因反修例事件入獄者的支援,稱會「影響更生」。有份協助在囚者家屬,準備獄中書籍的Betty談及胡的言論,表示過去一年面對不少困難,例如無法寄俗稱點心紙的入書單供在囚者選書,亦有家屬被要求撕去相集中記錄反修例事件的照片等;她認為讓在囚者與世隔絕而無法接受外界關懷,反而會減低他們「變好」的可能。 懲教署:不利獄中秩序書籍將扣起 懲教署回覆查詢時未有回應是否要求家屬撕走部分書頁,僅稱若來自外間的書刊內容或性質不利於在囚者改過自新,或對院所的保安、秩序及紀律造成威脅,署方可將其扣起。 署長去年受訪:不讓你入就是不讓 很多書籍影響更生 胡英明去年11月亮相「橙新聞」一個時政節目,在訪問中形容不少「黑暴」在囚者是「較高智慧的犯」,故要用「較高智慧的方法」處理,包括將他們分散後「逐個擊破」,並切斷外界對他們的支援,如石牆花、612基金,「我們很多都不讓他們入,很多宣傳單張、信件、書籍,我不讓你入就是不讓,根本影響那些人更生」。胡又稱很多年輕人其實為自己的一時衝動後悔,但若外界一直為他們提供支援,獄中人便不會改過。 Betty說現時為在囚者供應書籍較一年前剛開始時面對更多困難,例如近月已無法再寄書單到牆內,「未知是否因他們覺得那件事很有組織性?」她強調她們並不是任何組織,「只是一班人很喜歡看書,所以推廣閱讀」。她稱曾有家屬表示嘗試為囚友送入相集,被要求先撕走相集中記錄反修例事件的頁面,她說,「有告知原因和條件已經算好,有些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就是入不到」。 志願者:讓在囚者閱讀更多知識 才是導人向善良方 她認為讓在囚者透過閱讀接觸到更多知識,才是導人向善良方,「這不關是否政治犯的事,而是我覺得人是因為和世界有更多聯繫,才會有更合符倫理的舉動」。她稱懲教署若令在囚者與世隔絕得更多,無法接受外界關懷,反而會減低他們「變好」的可能,「這種情况我覺得很可惜」。 去年底,為在囚者提供支援的組織石牆花宣布解散,在facebook發文稱「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結業」。被問到是否擔心面對同樣壓力,Betty稱「有少少」,但認為自己與朋友所做的事合法,「這也是囚友的合法權利嘛!而且所有(在囚者)看的書,懲教都看過的」。話雖如此,她和朋友都要求匿名受訪,稱始終希望低調,只求可以繼續「做得幾多得幾多」。 資料來源

人權觀察研究員獲港大法學院聘任授課 入境處拒批來港簽證

【明報2022.2.2】獲港大法律學院聘任授課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員Ryan Thoreson,周二(1日)在社交網站Twitter表示,被入境處拒簽發來港簽證。入境處回覆查詢稱,不評論個別個案,入境處會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每宗申請。 翻查港大法律學院網站,Ryan Thoreson在港大任教法學碩士(人權)兩個必修科目,均以網上形式授課。根據港大法律學院網頁簡介,Ryan Thoreson取得美國耶魯大學法律博士及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人類學)學位。他的研究範疇包括社會運動與人權法的關係、LGBT(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權利、反歧視法等。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