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Timeline
【明報2022.3.26】警方國安處前年8月搜查壹傳媒大樓和檢取大量文件,包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兩部iPhone手機,黎智英稱內有新聞材料和涉「法律專業保密權」(LPP)的文件,要求高等法院就資料類別定奪。法庭早前要求黎智英一方就兩部手機內的資料所屬類別呈交電子列表,黎智英今月初以疫情為由,申請延期42天呈交。法官陳嘉信昨頒下判辭,批准將限期至4月13日,若再申請延期,本案申請將被駁回。 稱疫下停探監 律師難索原告指示 原告為黎智英;被告為警務處長。原告方指出,涉事手機內有大量數據,法律團隊需時查閱及提供法律意見。此外,原告正於赤柱監獄服刑,惟懲教署因應疫情發展而暫停3月7至20日探訪,律師向原告索取指示相當困難。另代表原告的律師事務所有多名職員確診新型冠狀病毒,一度需關閉消毒,影響工作進度。 陳官在判辭中同意原告方,稱疫情惡化、懲教署暫停探訪均影響法律團隊工作,前日(24日)起雖已恢復有限度探訪,但相信會因應情况而有變動,考慮上述因素,批准原告延至4月13日呈交兩份電子列表。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15】英國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昨在facebook表示,創辦人兼執行總監羅傑斯(Benedict Rogers)上周四(10日)收到香港警方國安處信件,警告組織網站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罪,要求他們72小時內刪除網站,否則採取進一步行動,並警告行政總監可能面臨3年監禁或罰款10萬港元。羅傑斯回覆本報時表明不會關站。警方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 據了解,國安處在信中引用港區國安法第29條,稱羅傑斯從事嚴重干預特區事務,以及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包括游說外國對兩地實施制裁或封鎖、從事其他敵對活動,以及嚴重干預香港特區政府或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和實施法律或政策;羅傑斯作為香港監察創辦人和執行總監,組織的行為和活動均在他指導下進行,他須承擔全部責任。 稱可判囚 附截圖沒言違法內容 國安處同時引用第43條及實施細則附表四,即要求服務供應商對發布在電子平台上相當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或相當可能會導致危害國安罪行發生的電子信息,作出禁制行動。警方有合理懷疑組織在網站發布的內容可能會構成或導致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罪,要求立即停止從事任何違法行為和活動。 信中沒說明網站涉嫌違法內容,但附有9頁網站截圖,包括組織簡介、活動、眾籌呼籲及報道香港人權狀况的圖片。組織稱是次指控證明當局曾利用港區國安法封鎖其網站。羅傑斯表示,威脅一個報道香港人權狀况的非政府組織足證港區國安法的危險;即使受威嚇,組織會加倍努力為港人和被囚政治犯發聲,不會受制於威權機構。 警方表示,任何採取的行動會按實際情况依法處理,又引述國安法第3條,訂明特區行政機關應當依據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有效防範、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禁制行動的權力,是為防範及制止危害國安的罪行,市民可繼續合法使用互聯網,不會受影響。 英:圖令自由民主支持者沉默 多國政要有就事件回應(見表)。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表示,香港當局試圖令自由民主的支持者保持沉默,而針對總部設於英國的非政府組織所採取的無理行動,明顯是嘗試令捍衛香港人權的人沉默。她說,中國政府和香港當局必須尊重言論自由這普世權利,並按國際承諾維護香港的權利,試圖在全球壓制為自由和民主發聲的行為不可接受且永遠不會成功。 組織贊助人之一前港督彭定康稱,此信是個可恥例子,證明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北京朋友和香港叛徒嘗試扼殺香港言論和資訊自由,並將缺乏理據、自由和誠信的行為蔓延至國際社會。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15】香港監察昨在facebook補充,警方國安處要求刪除組織網站的行動,令他們成為首批被《港區國安法》針對的外國組織。組織又表示,自《港區國安法》前年生效以來,本港已有50多個公民組織被迫停運及解散。 根據香港監察網站,他們是2017年成立的非政府組織,總部位於英國倫敦,致力監察香港人權、自由和法治狀况,以及促請內地政府遵守《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及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組織稱游說到美國國會通過《香港自治法》,以及爭取到英國政府向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推出移民英國簽證計劃,讓合資格港人申請移居英國等。 其中兩名贊助人英國上議員奧爾頓和前港督彭定康,2月初在英國上議院建議容許BNO簽證申請涵蓋至1997年後出生港人。組織創辦人兼執行總監羅傑斯是英國保守黨黨員,擔任黨內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多次就香港民主運動表態;他1997至2002年間旅居香港,2017年10月經泰國曼谷抵港時在香港機場被拒入境和遣返,當時入境處稱不評論個別個案。 續籲為港人提供「救生艇」 組織稱現仍積極呼籲承諾支持香港民主的盟友,為港人提供「救生艇計劃」保障,以及呼籲香港政府釋放所有政治犯。網站亦有資料顯示,他們與英國、美國、歐盟等多國或地區,與其高級外交官和政客保持聯繫,在全球為香港的自由和法治發展提供資訊和倡議。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10】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在全國政協禮堂會見到北京出席兩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與會者引述夏寶龍稱,中央對落實「一國兩制」的決心堅定不移,而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不是代替特區政府管治,而是當涉及香港發展、穩定、安全等重要方面,中央會及時提出指導意見,希望港府堅定執行。有政協委員稱,夏寶龍引述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談一國兩制50年不變,稱50年之後亦無必要變。 涉穩定安全 中央指導港府執行 昨日會議除夏寶龍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和另外9名委員亦有發言,會面長約兩小時。全國政協委員陳仲尼稱,夏寶龍引用鄧小平所言,一國兩制50年不變,50年之後亦無必要變。另一委員李大壯引述夏寶龍稱,自2019年「黑暴」至如今的疫情,天災人禍,中央都沒怪責香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團結一致,令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疫情下中央以行動表示關愛香港,例如送物資和派人員等,夏相信香港風雨過後一定見彩虹。 李說,夏寶龍認為香港一國兩制至今是成功的,而夏提到鄧小平當年談「50年不變」有後半句,就是「50年都不變,之後沒必要改變」。翻查資料,鄧小平於1980年代在多個場合談到50年不變,其中1987年會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時說:「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國以後五十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我還要說,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 政協委員高永文稱,會上無討論到特首選舉。 鄭若驊問普通法會否變 夏答不會 據了解,夏寶龍會上提及曾與律政司長鄭若驊會面,鄭問香港普通法會否改變,夏回答不會。鄭若驊昨出網誌,形容夏寶龍的言論是重申了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一直支持和堅決在港實行一國兩制,說法有理有據,基本法說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不意味50年後就會停止。 綜合與會者引述,梁振英在會上談及疫情後如何重建香港,並提到加強公務員、包括醫管局等公職人員對國家的了解,如假期出國較回內地多,舉例子神槍手在關鍵時候不開槍,並非無能力,「而是無擔當」,又稱曾見香港交通督導員看到有違規停車卻改道而行,這是無承擔。 資料來源
【獨媒 2022.03.08】監獄膳食備受關注,去年時任立法會議員的熱血公民鄭松泰,曾在立法會審議預算時查詢,獲回覆指每名在囚人士每日平均食材成本約為24.6元。立法會再無民主派議員後,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以太平紳士身份,去信懲教署查詢,獲回覆指膳食沒問題,營養亦足夠。她認為每名在囚人士膳食開支如維持二十多元,並不足夠。 就每名在囚人士膳食開支,懲教署回覆《獨媒》時,附上署方在去年度立法會審議預算時,回覆鄭松泰文件的超連結。署方提供的資料顯示,過去三個年度每年膳食開支逐年減少,由2017至18年度的7,883萬,下降至18至19年度的7,373萬及19至20年度的7.094萬。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8】47名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告之一的醫管局員工陣線前主席余慧明,去年7月獲高院批准保釋。警方昨日指她違反法庭保釋條件,據悉與她在社交網站發表危害國家安全言論有關,在沙田將其拘捕。 警方稱,國家安全處昨午以《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9K條,在沙田拘捕案中一名34歲女子,她涉嫌違反法庭保釋條件。該女子去年被控一項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其後獲准保釋。她正被扣留調查,案件今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余慧明去年7月向高等法院申請保釋,《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杜麗冰相信她保釋後不會違反國安法,批准她以10萬元現金保釋。法官下令余不得直接或間接以任何方式,作出、發放或轉載任何可能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可構成違反國安法或香港法例中維護國家安全罪行的言論。 開Patreon寫文 fb介紹黃店 據了解,余被捕是因保釋期間發表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安的言論和行為,與她在社交網站發的帖文有關。余被捕後開設Patreon寫文,又在市集擺檔賣袋,並在facebook介紹「黃店」。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曾在facebook指她「何必當初」,她曾回應形容「前凸手」「依位膠人係咪真心膠咗?」 資料來源
【SCMP 2022.03.07】The Bauhinia Foundation Research Centre, a Hong Kong think tank set up by a close aide of former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Yam-kuen, will close by the end of March, the Post has learned. The centre was founded in March 2006 by Norman Chan Tak-lam, who ran Tsang’s campaign to become city leader the previous year. He was director of the Chief Executive’s Office from 2007 to 2009, before becoming chief executive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y. Its staff of about 10 employees publish one to two research studies every year, with their last public policy paper, released in July 2021, focused on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tourism in Hong Kong. Source
【明報2022.3.6】全國人大會議昨日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港澳的篇幅與往年相若,並首次用到「落實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字眼,本港疫情則未有觸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稱,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確立相關治港方針,反映中央對本港已擺脫過往的不干預政策,在涉及香港穩定、影響國家安全等事務上,運用其全面管治權參與香港事務。 去年稱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今加堅定不移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前日發表的工作報告,連續第二年沒有提及「一國兩制」。昨日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有關港澳事務的篇章重申,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翻查資料,過往李克強都用到「全面準確貫徹」,今年更加入「堅定不移」字眼。 他又提到,落實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為首次在工作報告提到。至於去年工作報告中,有關完善特區與《憲法》及《基本法》的相關制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以及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的內容,今年則未有提及。 劉兆佳說,「落實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及「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為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確立的治港方針,李克強在報告中重申說法,亦反映中央日後在一國兩制上,將扮演更主導、主動的角色,以維護國家安全、強化特區管治能力等方面,對本港作適當指導及監察。 不再提外部勢力 劉:制度上已排除 劉續稱,中央已擺脫過往對港不干預的政策,單靠香港高度自治權,已不足以面對現時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若遇到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影響到國家安全時,中央便不可不插手。至於為何不再提外部勢力問題,他說中央已透過《港區國安法》及新選舉制度,從制度上排除外部勢力,有關問題並非現階段迫切要處理的事。 全國政協常委譚耀宗認為,報告兩次用到「堅定」一詞,反映中央在貫徹一國兩制、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不是隨便會改變」。 施榮懷倡衛建委對港防疫有否決權 工作報告未有提及香港疫情,譚耀宗認為疫情是當前事務,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作重要指示,目前是實行階段,不會納入報告內容。全國人大代表、中聯辦前主任王志民在北京被問到對本港疫情的看法時,他祝福香港早日控制疫情。在深圳隔離期間確診新冠病毒的政協委員施榮懷向大會遞交提案,建議成立由國家衛健委、駐港專家團隊及衛生署的協調指揮機制,本港的日常防疫政策,國家衛健委亦應有一定話語權,甚至否決權等。 港區人代改選委會投選 犯國安法禁選 另外,大會將審議下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辦法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昨日就有關草案作說明,稱36名港區人代將由選舉委員會投選,候選人須取得15個提名;草案規定,因危害國家安全被判有罪者,即喪失參選資格。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6】香港大學3個月內接連清走悼念六四相關的物品。繼去年12月底移走《國殤之柱》,校方昨日拆除「太古橋」圍板,昔日地上髹上的20字六四標語「冷血屠城 烈士英魂不朽 誓殲豺狼 民主星火不滅」已不復見。校方昨日在「太古橋」擺放多盆植物,並擋住行人去路。港大昨回覆本報查詢時重申,校方在不同地點及設施「適時作定期維修保養」。 港大:適時保養 路署:私家路 本報昨向港大查詢,清走字句是否考慮到法律風險,如《港區國安法》、今後會否容許學生在校內悼念六四、擺放盆栽有否違反使用行人路相關守則,校方均未有補充。 路政署回覆稱,該段路屬港大範圍內的私家路,相關問題宜向港大查詢。 當年有份寫下標語的時任港大太古堂宿生會主席張銳輝,早前對於校方圍封「太古橋」的做法,形容為「彰顯了如此清洗歷史的行為,鬼祟無恥見不得光」,又質疑校長張翔為首的港大領導層,已「淪為極權走狗」。 港大今年1月底在「太古橋」架設封頂的圍板遮擋20字標語,寫在馬路上的首3字「冷血屠」則被多塊黃黑色板遮蓋。標語源於1989年六四事件後,張銳輝與一班宿生在「太古橋」鋪黑布,以白油寫下20字輓聯,其後墨迹意外落在橋上;及後港大學生每年在六四前夕,以填補墨迹作為悼念活動之一。 國殤之柱去向 校方未覆 至於《國殤之柱》,港大去年12月底深夜將之移離黃克競平台,今年初在原址擺放多個卵石形狀座位,校方事後解釋為「適當美化和綠化工程」。本報昨日亦向港大查詢校方將存放《國殤之柱》至何時、有否計劃交還予其擁有人,校方沒有回覆。 資料來源
【明報2022.3.4】患第四期直腸癌的社運人士古思堯,涉計劃趁北京冬奧開幕,抬棺材到中聯辦抗議,未出發已被國安處拘捕,被控「企圖作出或準備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行為」罪。案件原定昨於西九龍裁判法院保釋覆核,惟無律師代表的古思堯抱恙無法出庭應訊。國安法指定法官、署理總裁判官羅德泉將案件押後至本月22日再訊,古思堯須繼續還押。 無律師代表 古思堯抱恙續還押 控方甫開庭表示,被告古思堯(75歲)因身體狀况問題,短期內不宜出庭,故申請將案件押後較長時間。 此外,歌手阮民安(41歲)涉於社交媒體發布煽動言論,包括唱出含「光時」口號的歌曲,被控「作出一項或多項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案件昨於西九龍法院作保釋覆核,辯方稱阮民安在收押所接受隔離檢疫,故無法到庭。羅官將案件押後至本月10日再訊,其間阮民安繼續還押。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