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Timeline
【眾新聞2021.12.29】警方清晨六時展開《立場新聞》拘捕行動,於早上先後拘捕6人,全部均為《立場新聞》前董事及總編輯,警方指他們涉嫌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9及10條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但沒有交代是涉及何時或那一篇報道。被捕的三男三女,年齡介乎34歲至73歲,據了解,包括5名前董事, 52歲鍾沛權,他同時是立場新聞前總編輯,還有63歲周達智,73歲吳靄儀、63歲方敏生、44歲何韻詩。34歲署理總編輯林紹桐亦都被捕,據悉他即時辭任總編輯一職,林紹桐被帶返公司時,表示擔心立場的同事,並向大家說:「唔好勉強。」警方又搜查《立場新聞》多個員工住所,包括身兼記協主席副採訪主任陳朗昇沙田的家,他是協助調查,沒有被捕。 消息指,警方隨後再次拘捕《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她涉嫌參與撰寫涉案的煽動性刊物,當中為刊登於《立場新聞》的文章。陳沛敏是鍾沛權的妻子,她早前已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正在大欖女懲教所還押。即有關《立場新聞》案件,警方目前拘捕7人。 資料來源
【立場Facebook 2021.12.29】警方今早(29 日)拘捕本公司多名高層及前高層人員、帶走多人協助調查,並在立場新聞辦公室檢走多部電腦及部分文件,立場新聞已為涉事人員提供協助。 因應情況,立場新聞即時停止運作,包括網站及所有社交媒體立即停止更新,並將於日內移除。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已請辭,立場新聞所有員工已即時遣散。 立場新聞前身為主場新聞,於 2014 年 12 月成立、以不牟利原則營運,立足香港主場,《立場》編採方針獨立自主,致力守護民主、人權、自由、法治與公義等香港核心價值,至 2021 年 12 月 29 日停運。 感謝讀者一直支持。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8】教育局要求全港中小學今年 8 月提交「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措施」工作計劃報告。教育局長楊潤雄曾稱,逾 9 成學校已成立小組或設專職人員,統籌國安教育相關工作。《立場》查閱數間中小學上載至校網的報告,分別已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完善校舍管理包括定期檢視圖書館藏書;有學校詳列 20 多個科目如何滲入國安教育,包括擬卷時選擇介紹國家正面形象文章、慎選考試及課文,避免內容抵觸國安法等;亦有官校指會透過師生日常接觸,及早識別有潛在參與違法活動的學生。 多間學校在「學校行政」方面,均列明已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小組,並會完善校舍管理機制及程序,包括租借校園設施及定期檢視圖書館藏書,確保學校活動不會涉及危害國安行為和活動。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8】勞工處處長孫玉菡早前表示,如果工會工作偏離《職工會條例》標準,會考慮取消登記。《商業電台》今日播出孫玉菡的訪問,他被問到以工會名義悼念南京大屠殺,會否違反規例,他指這種悼念涉愛國情懷、民族重要性,應按常理對待;但當被問到悼念六四事件,他則指如果收到投訴、處方在公眾媒體上看到工會做明顯超越職工會會做的事,有責任跟進。 孫玉菡指,職工會的法律定義清晰,「不能打住職工會名義,做明顯不屬工會的事」,否則職工會登記局有權取消其註冊。被問到以工會名義悼念南京大屠殺,會否違反規例,他指,悼念南京大屠殺涉愛國情懷,「對於牽涉整個民族重要性,我認為已經不是甚麼牌匾的問題,你按常理也會關注。」職工會一定要做工會的工作,「但一些常理會做的事,那就按常理去做,不需擔心。」 但當被問到悼念六四,孫玉菡則指,如果勞工處收到有人投訴職工會、或在公眾媒體上看到其做的事明顯地超越職工會會做的事,勞工處就有責任跟進。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7】達明一派演唱會,上周一( 20 日)首場演出,黃耀明唱出《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信》前,透露歌曲本來配合一段回憶片段播出,但最後回憶被「消失」,黃耀明當日無明言片段「被消失」的原因,當時熒幕只有黑畫面。達明一派昨晚在 FB 上載該段已「消失的影像」,當中呈現多項香港已消逝的人和事,包括多名國安法捕人士:黎智英、黃之鋒、鄒幸彤、何桂藍、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蘋果》最後一份頭版、反修例遊行及 1989 年成龍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的相片。 該片段全長 3 分 58 秒,一開始是「達」同「明」的對話,其中一人話「我 等著你回來」,另一人回應稱「看完請立即刪除」,隨即片段播出歷史照片。 片段包括多張香港歷史照片,首張照片寫有「香港」二字,之後有主權移交前的香港街景、未被清拆的皇后碼頭、1997 年主權移交時中英國旗的相片,之後陸續出現 1989 年成龍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獻唱、《蘋果日報》今年停刊前最後一份頭版,身在獄中的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民主派初選案何桂藍及前《蘋果》副社長陳沛敏,學運領袖黃之鋒、周庭等人的相片。 另外亦有多名香港已故藝人、歌手,包括梅豔芳、張國榮、盧凱彤、吳孟達等。最後兩張相,一張是港人 2019 年反修例遊行塞滿行車馬路,以及一張「望夫石」照片。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6】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前日(24 日)發佈修訂後的《演出經紀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藝人經理人要考資格認定試,通過考試的方可在中國境內從事演出經紀活動,港澳台經理人在內地工作亦要考試。新規要求經理人擁護中國憲法、具有良好政治素質。新修訂會由 2022 年 3 月 1 日起實施。 文化和旅遊部指,是次修訂是為了加強經理人的隊伍建設和管理,規範他們行為,以促進演出市場繁榮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管理辦法》,經理人「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職業能力水平,自覺維護演出行業形象。」 修訂後的《管理辦法》規定經理人要參與資格認定考試。考試會在全國統一實施,每年舉行一次。文化和旅遊部會擬定考試大綱、考試科目等,成績會在考試結束後 20 個工作日內以發佈。當局會統一批核發出演出經理人資格證,並建立演出經理人資格證管理庫。 禁危害國家統一、煽動民族仇恨 修訂指出,經理人有執業規範,他們應當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其《實施細則》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提供服務。經理人不得在兩間以上藝人機構從業;不得出租、出借經理人資格證;不得隱瞞、偽造與演出經紀業務有關的重要事項;不得對演出活動進行虛假宣傳;不得為演員假唱、假演奏提供條件;不得有擾亂演出市場秩序的行為。經理人亦要提醒和督促演員嚴守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修訂亦指出經理人不得為含有《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禁止內容的演出提供服務,包括反對憲法基本原則、危害國家統一、煽動民族仇恨、擾亂社會秩序等。 修訂後的《管理辦法》指,如果經理人在從業活動中違反以上規定,由縣級以上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被認定為文化市場失信主體,會實施聯合懲戒。文化和旅遊部會制定演出經紀人員分級、分類管理細則,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6】 屹立港大 24 年,記念六四事件的雕塑「國殤之柱」本周被港大通宵拆除,香港大學學生會聯院會(聯院會)昨(25 日)發聲明指,校委會釐清國殤之柱擁有權誰屬前,擅自拆除「國殤之柱」,是「有違程序公義」。聯院會對此表示深切遺憾,促請校方盡快向港大師生和公眾交代國殤之柱的後續處理方法。 聯院會表示,「如今國殤之柱已杳然無蹤。我等深信消失的只是載體本身,而非信念。任憑年月逝去,歷史的烙印將永遠長存於眾人心中」。 聲明指,1997 年以來,即使歷經無數人事變遷,國殤之柱仍巍然聳立於港大,早已成為校園面貌的一部分,承載著港大師生的集體回憶,而校委會在未釐清國殤之柱擁有權誰屬、亦無於事前作充份諮詢下,於午夜擅自以白布圍封國殤之柱,並將其拆件運走,有違程序公義。 聯院會指,國殤之柱為港人共同文明財產,校方不應單憑片面之詞而忽略普遍民意,任意主宰其去向,促請校委會從速釐清相關權責,並交代其後續處理方法,以釋公眾疑慮。 發聲明的港大學會包括建築學會、文學院學生會、經濟及工商管理學會、牙醫學會、教育學會、工程學會、法律學會、醫學會、和理學會社會科學學會。 港大於本月 22 日深宵開始, 9 小時內夜拆國殤之柱,並在清晨將國殤之柱用貨車運走。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 23 日早上發稿回應事件,指校委會於 22 日的會議,決定移走校園内「名為國殤之柱的雕像」。港大稱該雕像已日久老化,參考獨立法律意見,及作風險評估後,「衡量了大學的整體利益,作出此決定」。 國殤之柱創作人、丹麥雕塑家高志活 (Jens Galschiøt) 早前發聲明,指對事件非常震驚,強調國殤之柱是他的財產,可能會就損毀採取法律行動。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6】 港大「國殤之柱」、中大及嶺大的民主女神像和六四浮雕,在毫無預告下日前相繼被校方移走。曾遭校方要求移走民女像的城大學生會今日(26日)表示,已約見校方在下星期開會商討遷移安排,但强調會方立場不變,「一日未傾掂,一日都唔會搬走。」另外,城大民女像旁邊的民主牆,今午一度出現「香港人缺(決)不能忘記歷史」的標語。不過,據校内電台《城市廣播》報道,有關標語在晚上約 6 時已被移除,標語更被棄置至附近垃圾桶。學生會指,至少 4 篇有關六四的《蘋果日報》報道被人惡意撕爛或塗污。 《立場》正就事件向城大查詢,而學生會則指,校方否認保安移除標語。 資料來源
【立場2021.12.25】昨日團購網購平台「如一」表示,他們在維港聖誕村莊嘉年華的攤檔,被主辦單位要求將「香港人」清酒下架,最終宣佈退出嘉年華。「如一」今日改到旺角一個聖誕市集擺檔,檔主梁姑娘表示,下午兩時起開始擺檔,一小時已售出 5 支清酒,生意尚可。對於昨日在一個嘉年華有「官員」巡視後,清酒被要求下架,她憤怒說:「我係香港人,我賣香港人嘅酒都唔得嘅話,係矯枉過正,有啲官員想表忠囉。」 資源來源
2010 年 6 月 4 日晚上,逾 2000 名市民及香港中文大學師生護送民主女神像進入校園,「民女」自此豎立於大學地鐵站外的大學廣場,至今年平安夜前夕。中大校方突稱雕像「未經許可擺放」,因此拆走「民女」,大學廣場只剩下若隱若現的白色油漆痕跡。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