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Timeline
【明報2021.6.30】因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筆名為「盧峯」的前《蘋果日報》社論主筆馮偉光,昨日傍晚獲准保釋,不久後壹傳媒(0282)亦發通告,公布與潛在買方簽訂意向書,計劃出售擁有台灣《蘋果日報》(下稱台蘋)全部股權的子公司Amazing Sino,或下月底前簽訂正式交易協議。壹傳媒經歷多次有高層涉國安法拘捕及被凍結資產後,主要業務已在壓力下結束營運,若餘下的台蘋業務亦出售,有可能會被港交所勒令退巿。不過,有會計界人士認為交易能否完成暫屬未知之數,因有指本地銀行全面凍結壹傳媒的銀行帳戶。 壹傳媒早前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部分資產,以向員工支薪。本報昨向保安局查詢進展,局方重申案件已進入法律程序,不作評論,局長會依法處理申請。 會計界:資金禁出入 除非現金交易 壹傳媒公布,昨日與一名潛在買方簽訂意向書,計劃出售擁有台蘋全部股權的子公司Amazing Sino。集團表示,建議須待簽訂正式合同及經過盡職審查後方能完成,潛在買方預期於今年7月9日或之前完成以上事項,致力於今年7月30日或之前簽訂正式交易協議。 壹傳媒目前仍停牌。壹傳媒近年多次出售台灣業務及資產,包括在台多個物業,而今年4月亦曾洽出售台蘋及位於台灣一所物業全部股權,惟集團終以買方條件不符公司利益為由無完成交易。 壹傳媒旗下香港業務,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其網上新聞平台「蘋果動新聞」,上周宣布因嚴重受壓結束營運,相關業務佔集團2019/20年度約七成收入,餘下三成基本就來自台蘋業務,倘今次交易完成,將意味壹傳媒再無任何明顯經營收入來源。據上市規則,倘港交所認為上市公司無足夠業務營運支持上市地位,可勒令公司退市。 不過,有不願具名的會計界人士認為,交易能否完成仍是未知之數,除定價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外,因有指本地銀行目前全面凍結壹傳媒的帳戶,換句話說,資金是無法存入或轉出,而絕少大額交易用現金交收,這是交易能否完成的一大不確定因素。 前《蘋果》主筆盧峯准保釋 另外,筆名盧峯的前《蘋果日報》社論主筆馮偉光本周日因涉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捕,昨晚獲准保釋。警方昨稱,馮偉光須於7月下旬向警方報到。據了解,馮須繳交20萬元保釋金,7月26日警署報到。馮昨傍晚近7時離開灣仔警署時向記者說「多謝關心」,無回應問題,便登車離去。 資料來源
【立場 2021.06.29】監獄酷熱環境早前引起關注,囚權組織「石牆花」今( 29 日) 在 FB發文,指懲教署近日推出冰毛巾,讓在囚人士向福利官申請購買。 「石牆花」表示,在囚人士近日獲准向福利官申請購買冰毛巾,申請獲批後親友可在探訪時間向署方窗口交錢,每條冰毛巾定價 4 元,形容是「降溫新猷」。邵家臻向《立場》表示,據他了解,署方已開始售賣冰毛巾的安排,但暫時限制一名囚友一條,舉例指「祝君早安」毛巾也可每月購買一條,期望署方容許在囚人士購買更多冰毛巾。他又形容,今次措施是「遲來的反應」,但「有好過無」,希望是一個好開始。 「石牆花」早前收集 12.5 萬個聯署簽名,要求懲教署改善監倉酷熱環境。署方其後在赤柱監獄加快安裝滾筒扇,部分工場增設冷水機,走廊加設入水式便攜冷風機等。但他指,「石牆花」提出的其他訴求仍未獲回應,例如在囚人士現時只可每日洗澡一次。他續指,部分囚友被安排於早上做運動,運動後可洗澡一次,但去到夜晚已「又熱又臭」,不明白懲教署為何不容許囚友多洗澡一次,期望署方繼續跟進。 懲教署回覆《立場》查詢時稱,較早前完成引入冰涼毛巾的可行性研究,並將在短期內引入給在囚人士選擇使用。署方又指,一直以來持續採取多項措施改善監獄內的羈押環境,當中包括院所內空氣流通的情況。除恆常更換風扇外,亦加裝風力強勁的牛角扇,並按部就班安裝通風效能較佳的新式閘門及窗戶,改善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9】成立近20年的前線醫生聯盟因無接班人要啟動解散機制,聯盟昨晚舉行特別大會,以投暗票形式一致通過解散工會。有工會前幹事說,一眾「舊人」認同及尊重解散決定,認為目前政治氣候下,面對強勢政府,「拋個身出來會招致危險」。 聯盟上月召開周年大會,議程包括現任主席冼建文將卸任,需選新主席,若無人參選則提解散。聯盟其後於社交網站宣布,會上未能就主席的承接取得共識,將按《職工會條例》啟動解散機制。 聯盟昨晚舉行特別大會就此表決,並決定如何處理工會餘下資金,經出席的會員連同代理人不記名投票,一致贊成解散,現正待完成處理勞工處所需文件,便正式解散。 「政府不聽輿論 工會反遭標籤」 冼建文日前向本報稱,過去半年「招莊」失敗,對解散感可惜,但別無他法;又認為現任委員已努力完成使命。有不願具名的工會前幹事昨表示,早前獲冼通知不尋求連任,亦找不到接任人,一眾「舊人(工會前幹事)」當時均認同並尊重解散決定。該名前幹事指出,「以前搞工會,輿論會企喺你嗰邊,政府、醫管局會買你怕,𠵱家當局唔理輿論」,即使站出來發聲,反對得多的醫護亦會被標籤。 該前幹事又指,去年初醫管局員工陣線發動醫護罷工,要求封關以堵截新冠病毒由內地湧港,「當時覺得醫學上(封關)是對的,但每當牽涉外國、內地、政府等,就會用政治取態去對待事件」,形容對現况感到「心灰意冷」。 前線醫生聯盟由一班前線醫生於2002年成立,曾為醫生爭取延長合約、新入職醫生薪酬貼近舊制、爭取晉升副顧問醫生機會等。上屆特首選委會取得7至8席,向特首爭取引入海外醫生時承諾全聘本地醫生,並設醫療撥款穩定基金,於經濟下行時維持公營服務。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9】繼港台節目《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早前被即時解僱,港台論政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區家麟昨晚在節目尾聲透露不再主持該節目,他回覆本報查詢稱,昨日節目開始前大半小時才收到通知,港台向他解釋是「定期換人」。本報綜合兩個消息來源所知,港台電視部《五夜講場》、《視點31》等多個節目會停播,平日晚上黃金時段擬改播外購的內地劇集。對於自己被撤換及多個節目停播,區家麟批評政府和港台高層用盡行政權力,消滅他們不喜歡聽到的聲音。 區:被告知定期換人 港台:內部編輯事宜 對於區家麟被換的原因,港台回覆稱不時檢討節目內容及人手安排,有關節目最新人手安排屬港台內部編輯事宜,不作個別評論。 消息透露,港台電視31台周一至五晚上黃金時段的多個原定節目擬停播,有可能改為播放內地劇集。原定逢周二晚8時播放的《視點31》,節目表顯示會改為重播《大學問》訪問港隊代表李慧詩和曹星如。至於將停播節目的名單,港台昨晚未有回覆。商經局上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會進一步在港台加強製作或播放認識一國兩制及了解國家的節目,包括購買內地製作的相關電視節目。 區家麟昨晚於《自由風自由Phone》尾聲說,主持該節目11年,與聽眾建立了感情,現時是一個段落的終結,「我們都是講事實講道理,聽多啲唔同人嘅意見」。他向本報稱早已預計在如今的政治環境下會被換走,估計與他在港台以外寫的文章有關。他強調自己主持節目多年,有責任發問、講清楚事實、對離奇古怪言論提出質疑,強調絕少在主持時表達己見和評論。昨晚與區一同主持節目的評論員、新民黨甘文鋒稱對事件感「好突然」,「同區家麟夾住做節目都好舒服」。 區料涉港台以外寫文 強調做主持鮮表己見 今年3月15日的《自由風自由Phone》討論中央修改香港選舉制度,當中訪問港區人大代表吳秋北,吳提及選舉要有穩定性,區家麟說選舉總是不穩定,問對方是否需要預知結果的選舉,吳隨即質疑「香港電台你是咩立場?……你呢個是咩態度,係咪真係做節目㗎你?」,區回應稱自己只是提問。 另外,港台電視部清談節目《五夜講場》單元「學人串社科」主持梁啟智,昨晚在facebook稱收到通知《五夜講場》要終止。他向本報稱,港台解釋是7月會「變陣」,已通知製作團隊不用繼續做節目。 他認為事件與過去一段日子香港傳媒受到衝擊有關。他對《五夜講場》終止感突然及可惜,形容是香港難得的節目,將學術世界艱深的議題用淺白方式與觀眾分享。 港台工會:極憂慮持平批判聲音消失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表示,對區家麟被終止主持節目感可惜難過,極度憂慮持平與批判聲音陸續在大氣電波中消失,管理層不止一次以「不時檢討節目內容及人手安排」為由,令人質疑是敷衍員工及公眾。工會稱若粗暴叫停《五夜講場》製作,殺死節目,等同摧毁獲得公眾認同的品牌,做法不符港台和公眾利益。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9】懲教署昨日發表年報回顧去年工作。署方指出,因新冠疫情影響法庭審理案件,去年懲教院所收納人次按年減少16%至1.19萬,惟因反修例事件被捕個案進入司法程序,去年每日平均還押人數近2000,為近10年新高,單日還押人數最高達2195,署方預期今年數字會持續高企及上升。 懲教署表示已推出「一切從歷史出發」教育活動,協助在囚青少年認識中國歷史及文化,提升國民身分認同。 年報:疫情礙審案 院所收納人次跌16% 懲教署年報顯示,去年全年納入懲教院所的人次為1.19萬,較前年1.42萬減少16%;院所每日平均在囚人數亦按年下跌11%至6902,每日平均收容率為62%。署方認為是因疫情令案件審理受影響所致。 年報顯示,因社會動亂事件被捕的個案陸續進入司法程序,去年每日平均還押人數增至1962,為近10年新高,較2011年約1400人升37%;單日還押人數最高達2195,亦較2011年近1600人多39%。署方預期有關數字今年會持續高企及進一步上升。 反修例案入司法程序 日均還押10年新高 去年涉反修例事件相關罪行被收納入懲教院所的人次達422,當中有153次、即36%未滿21歲,男女分佔92%及8%,涉干犯非法集結、管有攻擊性武器、縱火及參與暴動等。懲教院所去年收納134名高保安風險者(即甲類在囚者),兩人因反修例事件服刑,12人還押候審。 去年初疫情爆發,懲教署表示院所曾發生零星確診個案,前線人員根據應變機制避免病毒蔓延,而署方當時擁有全港唯一過濾口罩生產線,當時亦集合2500名休班及退休人員,輪流在羅湖懲教所當義工,協助生產口罩。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9】9月起中四學生將修讀課程改革後的中文科,教育局早前公布2024年中學文應試(DSE)取消聆聽、說話卷。當局昨日公布68頁的新課程指引,列出20篇文言作品「建議篇章」名單,稱教師可善用「建議篇章」規劃課程,其中12篇是現時DSE指定範文,其餘新增的8篇包括《曹劌論戰》、《陳情表》、《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 教局公布68頁新課程指引 教協理事、資深中文科教師張珉聰稱,教育局過往提供數百篇「建議篇章」,可謂包羅萬有,教師從中選取作校本教材,今次不同之處是有較明確的20篇範圍。他認為新增的篇章難易度適中,「沒有強人所難,學生也不會覺得是看了外星文」,而《曹劌論戰》是舊制會考年代的範文,亦曾見教科書已有收錄《陳情表》、《左忠毅公軼事》。他又稱,學生或初中時已學過部分篇章,如《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可能屬學生背誦過的「金句」。 教育局昨公布《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包括課程規劃、學與教等內容。指引列出10個中文科課程理念,包括讓學生深入認識中華文化,吸收優秀養分,進而增強對國家民族的感情,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另提及在互聯網高速增長的年代,資訊氾濫,學生需在大量瞬息萬變、良莠不齊的資訊中篩選、整合有用的資料,閱讀能力愈見重要。指引又提及,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既可學習篇中情理,認識中華文化,亦有助培養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分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同理心和守法等價值觀和態度。 再提推國安教育:學校應有之責 此外,教育局亦發布《中學教育課程指引》(2017)補充說明,再次提醒學校「在課程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是應有之責」,局方早前已公布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和15科框架,讓學校知悉如何透過各科的課程內容自然連繫,並有機結合國安教育的元素。 資料來源
【明報專訊】2010年成立的民主派政黨新民主同盟昨日宣布解散。該黨昨發聲明稱執行委員會召開包括所有區議員在內的擴大會議,經大多數同意並獲全體成員確認後,決定解散。聲明提到,過去兩年香港政治環境大不如前,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有前成員如今仍身陷囹圄,政府要求公職人員宣誓,一國兩制下新的政治制度來臨,該黨成員都因為各自不同的考量,選擇退出、離開或留下。 保留解散票數相近 新民主同盟聲明稱,在變幻環境中已不能再拘泥過去包袱和既有思維,留下的人都要為適應新環境做好準備重新出發;相信不論是否在同一組織內,都能與廣大香港人並肩而行,繼續與民主派同路人一起合作,一同發聲。 新民主同盟成員、大埔區議員關永業昨接受查詢時被問到解散是否為減風險,關稱「我們希望解散可保平安,但無人確保可以,不過做咗好過唔做」。他透露,保留新民主同盟和解散的兩種意見,投票結果相近,成員尊重新同盟最終做出解散決定。 新同盟創黨成員主要為民主黨成員,2010年不滿民主黨「走入中聯辦」談政改方案。2011年區選新同盟首次出選,10人中有8人當選,後一直主要在新界東活躍。2019年區選後有19名區議員,經成員退黨、辭任區議員後,現有8名區議員。涉民主派初選案還押的范國威和譚凱邦早前亦宣布退出。據了解,新同盟成員有約20個。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7】壹傳媒早前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部分資產,《蘋果日報》上周三(23日)宣布停刊至今,保安局仍未批出或拒絕壹傳媒的申請,據了解,保安局上周五(25日)要求壹傳媒董事會先交出員工名單,才考慮是否批准解凍資產。有《蘋果》員工表示,自上周一直流傳警方會再拘捕員工的消息,不少員工一直擔心隨時被捕,更有人已與家人離港,他認為保安局取得員工名單不一定會解凍資產,質疑政府趕盡殺絕。 工會:倘轉交資料 應先獲員工同意 據悉,保安局前日就壹傳媒申請解凍資產去信董事會,稱解凍條件是交出員工名單,董事會仍未有決定;壹傳媒前日向員工發電郵透露,保安局要求索取涉個人資料的敏感資料。壹傳媒工會表示,同意處理員工薪金補償問題時,必須保障員工資料私隱,公司若要將員工個人資料轉交第三方,應先獲員工同意,現時仍有待管理層披露保安局索取的資料詳情,工會將積極跟進。 本報向保安局查詢是否向壹傳媒董事局提出解凍資產的條件,該局發言人未有回應,僅稱保安局長會依法處理有關已凍結的財產的申請。 憂大規模拘捕 有員工已舉家離港 有《蘋果》員工表示,有同事自上周得知《蘋果》將停刊,以及傳出警方會再大規模拘捕《蘋果》員工消息後,由於擔心自身安全,現已與家人移居外地。該員工形容,雖然《蘋果》已停刊,但擔心警方再拘捕《蘋果》員工的傳言成真,「(警方)𠵱家無話唔拉喎!」他相信,若保安局要求取得員工名單,沒有同事會同意,公司律師也不會同意,他質疑,當局以解凍資產為名向公司取得名單後,可再拘捕員工,甚至不容許員工出境。 員工懷疑保安局真正意圖 另一名《蘋果》員工指保安局的要求無理和奇怪,他說《蘋果》已停止運作,當局已沒有任何合理原因凍結相關公司資產,應盡快無條件解凍資金,令《蘋果》等3間公司可以履行勞工法例的責任,不要逼公司犯法。他又說,在報紙和網站停刊和內容全面移除下,保安局仍索取員工名單,會令人懷疑保安局的真正意圖。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7】《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違反《港區國安法》還押至今,《蘋果日報》上周亦已停刊。本報記者昨日到兩間公共圖書館,發現書架上已全無黎智英著作,有職員表示相關書籍已被下架,並正在覆檢;而所有《蘋果日報》舊報章亦已下架。康文署至今累計暫停借出72項館藏,較上月回應本報時倍增。 停借館藏增至72項 康文署:須確保館藏遵國安法 本報記者向康文署查詢有否把黎智英的著作和《蘋果》下架,以及國安法實施後多少書涉違反國安法而下架。康文署發言人表示,隨着國安法立法,香港公共圖書館須確保圖書館藏遵守有關法例,當康文署發現有關館藏涉違國安法,會以嚴肅態度處理,暫停有關館藏的服務,研究有否違反相關法例。至目前為止,共有72項館藏正按上面原則處理中。 記者問覆檢原因 職員:不知道 本報記者昨日分別到油麻地公共圖書館及花園街公共圖書館,嘗試借閱黎智英寫的書。記者先向職員查詢,他們均表示相關書籍已被下架,並正覆檢;當記者詢問下架及覆檢時間和原因時,職員表示「不清楚」、「不知道」。記者在圖書館檢索系統輸入「黎智英」後,只顯示了兩本由其他作者所寫、有關黎智英的藏書。 至於《蘋果日報》的舊報章,據兩間圖書館的職員稱,公眾可即場借閱最早3個月前的逾期報章,但所有舊《蘋果日報》數日前已下架。 康文署去年7月將9本書從公共圖書館下架,本月初再將另外9本書下架。署方上月底第三度因檢討書目是否違反港區國安法,將16本書下架。康文署上月底回覆本報時說正暫停借出34本書,研究會否違反國安法;署方昨日回應稱要處理的有關館藏增至72項。石塘嘴圖書館「館長之選」書架上,早前放上黎智英的書,康文署其後發稿稱正嚴謹和詳盡調查事件。 資料來源
【明報2021.6.26】就《蘋果日報》停刊,美國總統拜登周四(24日)透過白宮發表聲明,形容對本港和全球的傳媒自由而言是「傷感的一天」,並敦促中央釋放被扣押的新聞工作者和傳媒高層。有美國參議員要求拜登制裁令《蘋果》停刊的人和機構,亦有參議員動議向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所有員工頒授國會金章。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留意到外媒嘗試淡化《蘋果》行為只是「journalism」(新聞工作),但她稱事件不是新聞報道和新聞自由的問題,強調政府工作依法辦事。 促中央釋放被扣押新聞工作者 拜登在聲明形容《蘋果》是香港所急需的獨立新聞堡壘,指北京加強打壓的程度,已令《蘋果》停刊。他表示,北京透過拘捕、威嚇和強行通過《港區國安法》,以壓制言論自由,以權力打壓獨立的傳媒,令異見噤聲。拜登又稱,獨立的媒體在具活力及繁榮的社會中扮演寶貴角色,尤其是對香港以至世界任何民主受威脅的地方,他強調新聞工作不是罪行。 參議員倡制裁相關個人機構 向蘋果員工頒國會金章 路透社報道,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杜美(Pat Toomey)和民主黨參議員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發公開信,要求拜登政府動用《香港自治法》,制裁造成《蘋果》停刊的相關人和企業,以及與他們有生意往來的銀行。另一名共和黨參議員薩斯(Ben Sasse)則動議,向黎智英及被捕的《蘋果》高層,以及所有《蘋果》員工頒授國會金章,以表揚他們在共產黨的政權威脅下,對香港自由及民主的貢獻。 歐議會31議員聯署批打擊自由 歐洲議會31名議員聯署向林鄭月娥發公開信,關注及譴責當局拘捕《蘋果》5名管理層、搜查壹傳媒大樓及令《蘋果》停刊,形容是獨裁行為。信件形容,事件是實施《港區國安法》以來,首次有傳媒人被捕,批評是對新聞自由的攻擊和違背《基本法》保障的自由。 林鄭月娥昨日見傳媒,兩度被問及對《蘋果》停刊的看法,她表示,所有政府工作都是依法辦事,現處理的是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並不是在打擊新聞自由。她說留意到外媒嘗試淡化《蘋果》行為只是「journalism」(新聞工作),但她指事件不是新聞報道和新聞自由的問題,又說衍生的僱員問題,只能以勞工條例處理。 被問到沒有「六四」、沒有「七一」、沒有《蘋果》的香港,是否她願景中的美麗新香港,是否用以換取中央支持她連任。林太指問題具高度揣測性,表示其願景是香港在全面貫徹一國兩制下,以「一國」為本,善用國家給香港的「兩制」,「是一個經濟高度開放的香港;是一個維護市民應有、依法享有的權益和自由的香港」。 外交部斥無根據 促停插手港事務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拜登的聲明,斥美方言論毫無事實根據,他說只以新聞機構及其負責人涉案而認為事件是打擊新聞自由,「這不是裝糊塗,就是別有用心、顛倒黑白」,督促美方停止插手香港事務。 戰略研究學者袁彌昌分析,拜登在本月初的歐洲之行取得成果,團結西方國家對抗中國,亦開始將香港以至新疆問題連結到人權議題,因此他針對《蘋果》的聲明,也提到打壓言論自由的內容。他說香港問題在拜登的對華政策上,有標誌性的位置,以彰顯西方價值觀和立場,但認為拜登不會因此採取新的制裁行動。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