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時序 Timeline

2021
談大學學生會斷莊 鏗鏘集被抽起 港台指節目不持平 工會:早交製作綱要 機制不透明

【明報2021.3.30】廣播處長李百全本月初上任以來,港台多個節目抽起不播,原定昨晚8時播映的《鏗鏘集》,內容涉及大學學生會由參選到當選的過程,昨亦臨時抽起。節目中受訪的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昨於facebook稱對節目被抽起感極度遺憾及失望,並批評「外人以政治目的干預編採自主」,不但「侮辱了香港電台一眾工作人員,更加剝削了香港人應有的知情權」。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稱,港台編輯委員會有成員未看過相關節目便已落刀,又說前線員工早已就節目提交製作綱要,惟仍被抽起,質疑機制不透明。 港台昨晚發稿,提及由廣播處長及港台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的編輯委員會,3月初成立以來共抽起3個節目,當中包括原定昨晚播映的《鏗鏘集》,最主要原因是節目「未能做到持平、不偏不倚及真確準繩,未能符合《約章》及《守則》的要求」。 訪中大理大 記錄參選到當選過程 被抽起的《鏗鏘集》原定昨晚8時播出,名為「青春的一場修煉」。根據港台節目簡介,該集探討反修例運動後今年8間資助大學學生會中只有理大有內閣當選,其他大學則「斷莊」;製作人員訪問早前辭職的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及當選的理大學生會新內閣,記錄他們由參選到當選的過程。 惟至昨中午,節目簡介已不能在港台網頁看到。至昨傍晚,《鏗鏘集》同一時段換上另一節目,為2015年已播放的《沒有牆的世界》第9集「一千光年外的自由」,主角之一是前日胃癌病逝的廖啟智。 節目有訪劉國勳容海恩 容:抽起非最好方法 該集《鏗鏘集》亦訪問中大校董劉國勳和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容海恩稱作為嘉賓花了心機及時間受訪,認為抽起節目並非最好處理方法,希望廣播處長與製作團隊有良好溝通,毋須到最後一刻才抽起節目。 工會:清談節目《五夜講場》亦煞停審批 廣播處長李百全3月初上任以來,已有多個節目抽起(見表),但港台昨稱編輯委員會成立以來只抽起3個節目,除原定昨晚播映的《鏗鏘集》,另兩節目為《香港故事︰疫行者》及《議事論事》。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表示,港台未回應因選角而被抽起或要重新剪接的戲劇節目,涉及藝人鄭敬基、譚小環及黃秋生等,批評港台封殺某政治立場的演員,又稱以學術討論自主、並不「惹火」的清談節目《五夜講場》也煞停,直至管理層審批通過。工會稱「拆毁比建立容易,名譽如是,信任如是」,籲管方珍惜港台。 另外,港台顧問委員會昨開會後發新聞稿稱,會上向港台查詢近日有節目如《香港故事:疫行者》、《議事論事》和《鏗鏘集》抽起的原因,建議港台將節目抽起的理據向公眾清楚解釋和說明。 資料來源

公司查冊重提收緊 董事地址不披露 先訂後審5月交立會 記協批打擊新聞自由促擱置

【明報2021.3.30】港府突重啟限制公眾查閱公司登記冊資料程序,5月將向立法會提交附屬法例,分階段收緊查冊安排,至2023年底全面實施《公司條例》中有關對公司登記冊個人資料的保障,不再向公眾提供公司董事的通常住址及董事和秘書的完整身分識別號碼。香港記者協會強烈反對收緊查冊,認為政府未諮詢各界便執意重推,打擊新聞自由,要求即時擱置。有法律界人士稱收緊查冊影響處理法律事務,例如公司買賣及背景調查。 立法會2012年通過修訂《公司條例》,限制披露公司董事住址及個人的身分識別號碼,但當年遭傳媒及其他業界反對,令有關條文雖載於新《公司條例》但至今未實施。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昨上載的會議議程及討論文件顯示,將在4月9日討論公司登記冊上個人資料的保護,重提限制披露上述資料。 2012曾修例 遭各界反對未實施 根據文件,政府認為有急切需要實施新查冊安排,登記冊上只顯示董事和公司秘書的通訊地址及部分身分識別號碼,而住址及完整身分識別號碼屬受保護資料,只可由「指明人士」透過申請取得有關資料,而法庭可在合適情况下披露,有關人士亦可申請不提供舊有文件上的受保護資料,予公眾查閱。 3階段落實 不提供完整身分識別碼 政府建議分3階段落實新安排,直至2023年12月第三階段實施後,有關人士可向公司註冊處申請將舊有文件的受保護資料不再提供予公眾查閱(見表)。財庫局稱,有關安排需訂立附屬法例,包括生效日期、新查冊安排的行政、程序及技術事件的規例,附屬法例會以先訂立後審議程序進行。 局方預計,每年有約170萬份載有受保護資料的文件,需經公司註冊處綜合資訊系統登記、處理及分流至公眾及受保護登記冊,而需處理原本載有受保護資料的文件則多達約4000萬份,預計2023年底完成綜合資訊系統的全面翻新計劃。 記協:針對傳媒 走回頭路 學者:收窄資訊流動空間 記協主席楊健興認為改動明顯針對傳媒,嚴重影響及打擊記者調查報道,「落實新安排後,條路會斷了」;他說政府近日表明會制定法例防「起底」,用同一理由收窄公司查冊是藉口,政府不但無按承諾訂立《資訊自由法》,更走回頭路。 中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認為新措施會收窄資訊流動空間,又說不同行業當年都提出反對理據,局方應考慮清楚如何平衡各方,甚至是否值得實施,「要大家拎出來討論清楚」。 資料來源

鄭若驊稱將修例防起底 泛民憂資訊更封閉

【明報2021.3.29】高等法院過去兩年先後頒禁制令禁止對警察、司法人員等「起底」,其後分別有人違禁制令而判緩刑甚至即時監禁。律政司長鄭若驊昨在網誌稱,相關案件的判辭共通點是絕不容忍起底行為,稱政府會制訂法例防起底,冀令普通市民權利同獲保障。有民主派關注限制「起底」尺度如何拿揑,憂慮資訊更封閉。 鄭若驊以「刑事藐視法庭嚴重干擾司法工作妥善執行」為題撰文,當中提及前年社會動盪期間,「有相當數量的網民將個人資料武器化,對警察及持相反政見的人起底」,其後律政司長、警務處長獲禁制令。 鄭引述判辭:違禁令會以監禁量刑 文章引述法院裁決稱,「起底」本身可構成犯罪活動,並歸納法庭就各宗違反禁制令的判決重點,包括違令干犯藐視法庭會以監禁為判刑起點,刑期或數以月計;懲罰和阻嚇是刑事藐視法庭的主要量刑因素。文中並提到,法庭判辭共通點是絕不容忍起底行為,她稱政府會制訂相關法例以防止起底,令普通市民權利亦同獲保障,「起底行為不僅侵犯隱私,若為了妨礙或直接或間接威脅他人履行職務或行使權利,更必須被制止」。 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出席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時,曾提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正與私隱公署積極推進修訂《私隱條例》工作,包括將「起底」行為定為刑事罪行、賦予私隱專員法定權力,要求社交平台或網站移除涉「起底」內容等。 公民黨質疑尺度:貼騙徒資料是否起底 公民黨秘書長、大律師梁嘉善稱,不知當局修例尺度如何,舉例若是針對涉詐騙的罪犯或「黑店」、為公眾着想才貼出騙徒個人資料,是否亦涉起底,她亦關注傳媒報道會否獲豁免,憂慮資訊或將更封閉。 資料來源

國安委首辦全民國安教育日 紅隧掛相關大型廣告牌 政府未透露開支

【明報2021.3.28】政府發言人昨日回覆查詢,稱今年4月15日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將首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辦,委員會秘書處負責統籌不同部門舉辦多項活動,和安排相關的公眾宣傳和教育,推廣國家安全。這有別於過去3年由香港政策研究所主辦、港府和中聯辦支持協辦的做法。據了解,各個紀律部隊將會舉辦訓練學校開放日,現階段未落實詳情,料有表演、攤位、展覽等。 紀律部隊辦訓練學校開放日 另外,政府在紅磡海底隧道口掛上大型廣告牌,展示「國家安全 護我家園」、「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標語,本報已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查詢相關開支。 至於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開支,政府發言人回覆稱根據《港區國安法》,財政司長會按特首批准,從政府一般收入中撥出專門款項支付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開支,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所需的經費,也屬維護國家安全的開支。 發言人提到,《港區國安法》已在去年6月公布實施,港區國安法第三條訂明,香港特區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應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第十條則明確要求特區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市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 政研所:規模料較往年大 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今年特區政府會直接主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料規模會比以往大,「原因(政府)毋須向我們解釋」。至於過去舉辦活動所需金額和資金來源,馮稱不便公開。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由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合理,因為這是國家的事,由更高層機構主辦是正常。 有報道指根據《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1》的文件,教育日會有五大活動,包括開幕主題講座等;中央政府教育部亦會送贈書籍予教聯會。 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接受查詢時稱,暫未收到通知中央政府教育部會送書,他稱早前教育局已通知學校,就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有很多活動展開,包括舉辦「國家安全校園壁報設計比賽」和「2021『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問答比賽」。 資料來源

拒加「藍媒」訪問 《鏗鏘集》下周再審 港台「鏗鏘」兩節目改他組製作

【明報2021.3.27】廣播處長李百全3月1日履新後有多個節目被抽起的香港電台,再有節目突然被抽起或改動。據悉,原定4月5日播放一集《鏗鏘集》涉及討論網媒營運,管理層要求加入「藍媒」訪問以平衡,團隊不從,需待廣播處長下周檢查後再決定是否播出,被評定為「不持平」,該節目監製或會被追究責任。另外,有高層指示,一向由「公共事務組」負責的《鏗鏘說》和《鏗鏘集》,將分別改由「綜合節目組」和「文教及康體組」處理,現未知屬單一安排或長遠改動。 管理層一度斥違令 監製或被究責 綜合港台人士消息表示,原定4月5日播放的一集《鏗鏘集》內容關於「傳媒空間」,已訪問前有線新聞記者及眾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等記者,探討以讀者捐款支撐媒體運作的經營模式,惟港台管理層看過故事大綱後,認為內容「不持平」,要求加入「藍媒」以「平衡」,但製作團隊稱技術上不可行,管理層一度指斥監製李賢哲違抗命令,但無表明要抽起該集節目。據悉,管理層及廣播處長下周四將觀看該集,決定能否如期播放,屆時若認為內容「不持平」,或向李賢哲追究,包括考慮將其調職。 據了解,該集《鏗鏘集》仍在後期製作,而管理層另已安排「文教及康體組」製作一集《鏗鏘集》作後備。有港台中人表示,《鏗鏘集》一向由「公共事務組」製作,現突然改由其他組負責並不正常,「像叫體育組做港聞」。 消息:高層批蘇玉華「表現有問題」 上周《鏗鏘說》由藝人蘇玉華訪問導演杜琪峯,討論香港電影,該集在youtube已獲91萬次點擊收看,本周初傳出管理層要求更換主持蘇玉華。蘇周四於社交媒體表示由始至終只答應《鏗鏘說》做兩集主持。惟港台消息人士表示,製作組本邀約蘇主持約「2至3集」,視乎嘉賓而定,但有高層批評蘇「主持表現有問題」,其後蘇被傳媒追問下理解為「只做兩集」故發出該聲明。據了解,管理層已吩咐綜合節目組負責4月2日播放的《鏗鏘說》,現未知有關安排是暫時安排抑或長遠改動。 對於《鏗鏘集》會否如期播放、《鏗鏘集》和《鏗鏘說》是否轉交其他部門處理,港台回覆表示,為加強編輯管理,廣播處長及港台高層管理人員已引入新機制,讓編輯流程更暢順,切實履行編輯責任,以保障節目符合《約章》及《守則》要求。而有關編輯的討論和處理以及人力資源的調配屬港台內部事務,港台不作公開評論。 資料來源

港府函多國領館促不承認BNO 路透:有外交官稱近乎挑釁 料多數國家無視

【明報2021.3.26】英國早前放寬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港人申請移居英國安排,中國外交部其後稱不再承認BNO作為旅行證件及身分證明,惟多國仍承認BNO。路透社昨報道,港府去信領事館,要求停止承認BNO為旅行證件、並應改為承認特區護照。 政府:工作假期只限特區護照 英國領事館有收到該封特區政府信件,另外,報道稱匈牙利亦承認接獲。政府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稱,自1月31日起,BNO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有效旅行證件及身分證明,據此,工作假期計劃下的香港參加者只限於特區護照持有人;發言人稱,特區政府已透過駐港總領事館,正式知會14個與香港簽訂工作假期計劃協議的國家。 路透社報道,特區政府去信通知多個領事館,稱在1月31日後不再承認BNO為有效旅遊證件,稱應改用香港特區護照。 報道引述一名資深西方國家外交官稱,「多數國家都會無視(要求)(most countries are going to ignore this)」,稱香港政府沒有權力告訴任何國家,應認可什麼外國護照。 報道指日韓意紐仍承認BNO 報道又引述另一外交官形容此舉是「近乎挑釁(bordering on belligerent)」,稱香港政府一向着重此城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這並非其慣常做法。 報道稱,日本、韓國、意大利、新西蘭、芬蘭及挪威均確認,仍承認以BNO申請簽證,並引述韓國外交部稱,並未接獲上述信件;匈牙利則稱有接獲,已開始討論工作假期有關安排。 美領館:北京不承認 無關美國 美國領事館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未透露是否接獲信件,僅表示北京、香港當局不再承認BNO的決定,無關美國對此文件的認可(no bearing on U.S. recognition of this document),並稱BNO在申請簽證赴美上仍有效。 資料來源

岑子杰促裁6.12警射催淚彈違法 高院稱可爭辯 准改用民事訴訟

【明報2021.3.25】政府2019年6月12日堅持二讀《逃犯條例》修訂,引發金鐘警民衝突,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時任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和一名參加中信大廈外集會的巿民早前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裁定警方當日施放催淚彈的做法,違反《基本法》保障集會示威自由,以及《人權法》不得施以酷刑的條文。高等法院昨日頒下判辭,指案件有合理可爭辯之處,惟涉及事實爭議,不適宜透過司法覆核的方式解決,批准岑子杰一方改用民事訴訟方式繼續訴訟。 申請人為岑子杰和楊國明,答辯人為警務處長和律政司長。岑現因涉47人參加民主派立法會初選,被控一項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不准保釋。 政府指覆核屬濫用程序 官:投訴課不獨立 監警調查權有限 法官周家明在判辭指出,警方有權在執行正當職務時使用武力,惟有關武力不應超過合理地必需的程度。當警方決定使用催淚彈驅散,應事前發出相關警告、提供足夠時間和合理的離場路線讓群眾散去,如警方未能配合以上要求便可能違反《人權法》、《公安條例》、《刑事訴訟程序條例》、《警察通例》及警方內部武器訓練守則。 不過,周官認為本案涉及事實爭議,包括民陣舉行的集會,以及立法會外發生的騷亂是否屬不同集結,還是當日事情的升級,部分源於民陣事發前一日宣布包圍立法會,以迫使政府撤回修例;警方有否向群眾提供足夠時間疏散;以及有否向群眾提供清晰安全的離開路線等,故按《高等法院規則》第53號命令第9條規則,批准申請方改以民事訴訟方式繼續訴訟。 至於政府一方認為申請方可向投訴警察課或監警會投訴,目前提出覆核做法屬濫用程序,周官反駁,投訴警察課缺乏獨立性,監警會調查權亦有限,認為兩者均沒有能力向申請方作補償。 資料來源

終院非常任法官:籲辭任等同要求參與政治杯葛

【明報2021.3.20】《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海外法官會否留任終院非常任法官惹爭議。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韋彥德勳爵(Lord Reed)早前表示,若本港法治受損將不會留任本港法官;另一名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勳爵(Lord Sumption)則撰文稱,呼籲辭任等同要求法官參與「政治杯葛」,此非法官適當職能。法律學者張達明認為兩人出發點相同,都想維持本港司法獨立和法治,但若有海外法官認為因法治受損而請辭,對法律界「好大打擊」,希望不會出現這些情况。 岑耀信:國安法保障人權新聞示威自由 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韋彥德勳爵及英國最高法院前法官岑耀信勳爵現時均是本港終院的非常任法官。岑耀信本月18日在《泰晤士報》撰文,稱《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一直有人呼籲英籍法官辭任,但這個訴求與司法獨立及法治無關,而是等同要求英籍法官參與政治杯葛(political boycott)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中方改變對民主的立場,但此非法官的適當職能(proper function),相信法官留在香港法庭維持公義是更好的參與方式。 岑耀信說,英國留下最重要遺產是司法系統,而非民主,目前中國及香港政府未有干擾香港司法獨立,《港區國安法》條文亦能保障人權、新聞及示威自由,遴選指定法官方式亦無爭議,維護司法獨立保障上述權利,英國現時應防止司法獨立受損。 他表示會以香港人利益為依歸留在法庭,不會順從英國從政者的意願。 張達明:韋彥德岑耀信出發點一致 後者盼留在崗位維護公義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認為,韋彥德勳爵及岑耀信勳爵言論出發點一致,都是想維持香港司法獨立及法治,只是前者用憂慮法治受損的角度出發,後者希望法官在法庭崗位維護公義,兩者並不矛盾。張說,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對本港法律界貢獻良多,在撰寫終院判辭給予專業意見,令國際對本港司法系統更有信心。被問及海外法官請辭的影響,張說若法官因本港司法獨立受損而請辭,對法律界「打擊好大」,「唔希望見到呢步」。 鄭若驊:同意中港從無干預司法獨立 律政司長鄭若驊回應稱,完全同意中國和香港政府從無干預司法獨立,而本港司法獨立建基於基本法訂明的穩固體制。司法機構回覆稱,暫未有英國終院非常任法官的辭職個案。英國最高法院回覆稱,對韋彥德勳爵早前言論沒有補充。 資料來源

播民協何啟明提供片段 鏗鏘集刪姓名剪走聲音

【明報2021.3.20】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周一(15日)播出一段由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提供的主教山配水庫片段。港台消息稱,該片段原標示為「何啟明提供」,但高層要求抽起「何啟明」三字,改為「觀眾提供」,製作團隊亦將原片中何啟明的聲音剪走。何啟明接受查詢時確認片段由他提供,並指由於「案情考慮」,同意不用其名。多於一名港台電台部員工稱,部門高層指示除新聞報道外,暫不可約訪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47人,至於參與初選但未被提控6人,亦需提供充足理由後才可訪問。港台回覆稱編輯事宜屬內部運作,不作個別評論。 港台:內部運作 不作個別評論 何啟明:案情考慮 同意不出名 港台周一播出的鏗鏘集中有一段標為「觀眾提供」的主教山配水庫片段。翻查港台新聞去年12月報道,同一片段當時標示為「何啟明提供片段」。港台消息人士透露,鏗鏘集團隊在節目播出前收到高層指示,要求將「何啟明」三字抽起,團隊及後將何啟明聲音移除。消息人士稱,處長及高層沒有直接解釋抽起原因,但相信與何涉及「35+」初選案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有關。 何啟明回應本報查詢時確認自己還押期間,鏗鏘集監製聯絡其辦事處請求授權取用片段,當時由於案情考慮,辦事處職員和該監製同意不播出其名。被問到監製有否交代原因,他稱希望主教山配水庫較受關注,故同意有關做法。 旁述問「離普選會否愈來愈遠?」 李百全抽起《議事論事》 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未夠一個月,至少3集節目被抽起,包括逾30年歷史的《議事論事》;亦有傳另有5集節目被抽起或延遲播出(見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等曾質疑抽起《議事論事》是否嘉賓發言「不中聽」。據了解,該集節目有探討中央改革香港選舉,當中旁述一句問及改革後「香港離普選會否愈來愈遠?」,令李百全覺得未夠持平,要求抽起節目。李百全早前出席立法會會議時稱,員工日後需提交白紙黑字的建議書。據了解,有關要求近日已在若干部門實施,員工要向部門監製提交節目製作大綱,監製須簽字批准或否決。 員工:除新聞外禁訪問初選案47人 除電視節目相關部門外,據多於一名電台部員工透露,已收到通知現階段不能訪問泛民初選案被控的47人,而參與初選但未被提控的鄺俊宇、涂謹申等6人,高層表示亦需要有充分理由才可採訪,新聞報道不受影響。 港台回覆稱,為加強編輯管理以回應《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建議,廣播處長及港台高層已引入新機制,讓編輯流程更暢順,徹實履行編輯責任,以保障節目符合《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守則》要求;而有關內部討論會透過工作會議由不同層級的同事向相關同事傳遞。 資料來源

港台擬抽起蔡玉玲編導教育節目 原周日播出 內容不涉政治 發言人:今日回應

【明報2021.3.18】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逾兩周,香港電台已先後抽起多個節目。本報接獲消息稱,原定周日(21日)播出、由港台編導蔡玉玲負責的其中一集《卓越教室》亦擬抽起,該集主要講述特殊教育,消息人士指未知抽起節目的原因。港台發言人表示,今日才能回應。 有消息人士表示,港台管理層昨日開會決定,抽起由港台編導蔡玉玲負責編導的其中一集《卓越教室》,據知該集主要講述特殊教育,完全沒有任何政治或敏感議題,相信非因節目內容而被抽起,惟管理層只交代抽起節目的決定,沒有解釋原因。據了解,今日管理層會再開會,消息人士稱希望今日管理層開會會改變決定,但相信機會甚微。 管理層只交代決定未解釋原因 今再開會料翻盤機會微 《卓越教室》每逢星期日晚上8時於港台電視31台播放,介紹8組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教師及獲獎教育方案。根據港台網頁,本月21日晚上8時一欄仍顯示將會播放該節目。據了解,近日已播出由蔡玉玲負責的一集之宣傳片。《星島日報》教育專欄「卓越教室」昨日以題為「我運動我快樂」的文章介紹有關節目,提及內容講述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的特殊學校體育科教師,秉承「匡扶智障」的精神,積極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機會,建立校園全方位的體育文化,讓學生一生愛上運動、擁抱快樂。 消息:另有節目或抽起 涉訪李芝融 另一消息人士續稱,港台另有其他節目有可能被抽起,包括前藝員譚小環參與拍攝的《環顧日常》,以及《香港故事》其中兩集,有關集數分別訪問因民主派初選被捕的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前主席李芝融,以及因蠔涌爆炸品案被判入獄3年10個月的彭艾烈。上述節目未知播放日期,但已完成拍攝,當中部分片段仍未完成剪接。 本報昨晚向港台查詢,發言人表示今天才能回覆。 蔡玉玲原為港台節目《鏗鏘集》編導,被警方指控製作元朗7.21專題報道而進行車牌查冊時作虛假陳述,港台製作人員工會工會在今年1月中蔡再被提堂時接獲消息,稱蔡已被停止參與《鏗鏘集》製作。 資料來源